研究观点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动态 > 研究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民营企业从银行借不到钱是因为货币政策的“肠梗阻”

发布时间:12月26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在参加由中国资本市场五十人论坛(智库)主办的2020中国企业战略转型及产品创新研讨会时表示,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下,正是促进结构调整、优胜劣汰的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随着新的结构、新的动能逐渐生成壮大,新的制度逐渐定型和完善,对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惯性其实没有太大的担心必要。

 

中国经济增速也不会下行的太多,因为我们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农业再造等还有很大的潜力,还有不少欠发达地区,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更重要的是,应当更加注重巩固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变革等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更多关注经济发展质量是否得到提升,经济转型升级是否适应市场化、专业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卢中原中.jpg 

 

以下根据现场实录整理:


最近学术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对政策的建议有一些争论,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就是要不要保6。我的看法是,保6的提法要慎重。近些年争论保8、保7、保6,我认为都没有必要。根据我们中心课题组在十六大以前,即2000年左右,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做的中长期预测,中国经济走势呈现一条抛物线,高点是在2010年到2012年,其后慢慢就会回落了。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慢的事实证明,这个课题的预见性、前瞻性是强的。


这样再展望未来就有根据了。


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会回落?这里确实有边际生产率下降的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供给面三大基本要素,即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其中前两个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新增劳动力2012年减少350万,已经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号。因为人口老龄化,储蓄率增长放慢,也意味着投资增长放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也不理想,它是大幅度波动的,总的来说是在波动中下行。这三个供给面基本要素的变化,决定了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行。


关于未来五年中国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内部挑战,观察依据主要就是供给面三大要素的变化。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还会下行,我做了测算,按照现在6%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将会在明后年达到12000美元以上,进入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达到这个标准不难,更难的或更重要的是,经济主要方面的结构应当更加协调、优化,市场经济制度应当更加定型和完善,能够调动企业家创新积极性和全社会创业积极性,能够使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能够让老百姓普遍共享增长成果,高质量增长动力有后劲、可持续。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近几年在制造业持续低迷情况下,我们的高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以及消费品制造业的PMI都在50%以上,处于扩张状态,这是中国制造业内部发生的明显的转型升级。


我们看三次产业结构。中国现在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服务业已经连续五、六年在就业占比和增加值占比方面都超过二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位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变成了“三、二、一”的排序,这种现代经济结构是从二产充分发展的“二、三、一”排序演变过来的,因而基础相当扎实。


中国经济已经放慢到6%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每年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从900万调高到1100万,实际执行结果1300万到1400万。这说明什么问题? 过去保8为保就业,现在到6了,不保7、不保6,就业还在增加,因为我们容纳就业的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第三产业成为贡献最大的产业。近些年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里面的从业人员指数有时候下降,但是建筑业和服务业这项指数通常是上升的。这说明我们的服务业正在发生非常重要的新变化。


再看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结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到70%。消费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大的拉动作用,因为服务业发展起来了。互联网拉动形形色色的新兴服务行业,现在微商还有网红成了消费最前沿的新业态,有些比电商还厉害。现在年轻孩子们坐在家里不出门订外卖,快递小哥和闪送,半夜都会给你送热餐或其他快递,这都是服务业的新变化。我有亲戚到欧洲旅游,觉得什么服务都跟不上,导游在旅馆大厅里冻了一晚上叫不来修理工,在国内这种情况很难碰到的。


客观地说,我们的金融业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这一轮服务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潮流。快捷支付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推动了非现金社会的蓬勃发展,批发、零售、物流、快递跟新一代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电商平台结合在一起,及大地便利了人民生活,创造新的需求和市场,激发新的供给活力,网红的塑造、流量经济、网红经济等等许多新概念的涌现,反映了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背后深刻的新变化,这应是我们判断经济形势的一个很重要的侧面。如果只是盯着经济增长速度,而看不到背后的变化和新要求,我觉得政策着力点可能就会找偏了。


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了,但是增长成果的分配却更加合理了。我国从“十二五”规划开始调整发展战略,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提出城乡居民可支配的实际收入增长要跟经济增长大体同步。这么多年来我们基本做到了,经济增长速度7%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是7%左右。现在经济增速回落到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也是6%左右。过去我们五年规划里面规定,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例如“十五”规划规定,5年经济平均增长7.5%,城乡人均实际收入增幅5%。之间2.5个百分点的差额没有给老百姓,主要给政府和企业了,可见分配结构长期以来是失调的。


我们过去经济增速高达8%到10%,而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不多。现在经济增速只有6%,但是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大体同步的。问问老百姓更拥护前面那个增长模式还是现在这个,老百姓其实并不关心什么经济增速,只要钱包鼓了,物价别那么飞涨就可以了。经过两个五年规划的调整,达到了城乡居民个人可收入实际增长与GDP增长大体同步,这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成果。


我们观察经济形势,不宜纠结经济增长速度应当“保几”,而要看它的内生动力是否强劲,技术创新、结构变化和制度变革是否能够支撑较高效率的经济增长。现在市场经济这么灵活,跟上世纪90年代比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2001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当时人们最担心中国的石化、农业、汽车三大行业要崩溃,一冲就垮。实际结果怎么样?这三大产业一个也没有垮掉。到2016年11月份,按照入世协议应当承认中国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结果美欧背信弃义,不履行协议规定。即使如此,我们也照样打出去了。


现在欧盟又攻击中国经济扭曲,美国挑起贸易战围堵我们,这也不要怕。我们反倒应该利用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包括机制的灵活,结构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新动能的逐渐强大,来开拓我们的战略纵深,扩大我们的回旋余地,增强我们抗风险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锻炼我们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本领。我个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慢一点没关系,正好把该淘汰的淘汰掉,否则死灰复燃,会挤占好企业的市场份额。多年前我在义乌调研,一些民营企业反映,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冲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本来相关行业应该淘汰一批落后企业,结果大水漫灌式的救市举措导致鱼龙混杂,全都活了下来。好不容易腾出来的市场,又被落后企业给挤占了,优胜劣汰的进程明显受到阻碍。我们确实应当认真想一想,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下,正是促进优胜劣汰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不可因过于关注速度而坐失良机。


随着新的结构、新的动能、新的制度逐渐生成壮大,对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惯性其实没有太大的担心必要。再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不会下行太多,因为中国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农业再造等还有很大的潜力,还有不少欠发达地区,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一些县级领导告诉我,到2020年,脱贫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以后返不返贫。如果有这种差距的话,一定会有发展的空间。近些年,泰顺、义乌等地的浙商在全国各地县级市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的搬迁升级改造,以项目下沉带动企业和地方共同发展。北京新发地集团也是深入到县里面去,发挥自身在资源、信息、渠道和组织管理方面的优势,扶持农民开发各种各样特优农产品。他们觉得这也是提升自己的形象、品牌、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的根本来源。这样,既从源头把食品安全控制住了,又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帮助农民脱贫,脱贫以后的这些基层就有了产业发展的依托。这种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对于企业可谓是“外扩内升”(提升形象、品牌、效益和竞争力),对于欠发达地区可谓是 “外引内争”(引资、引智、引技,争先、争气、争光),达到互利共赢;对于经济增长,则意味着内生动力的不断生成和壮大。


从年度经济运行的短期来看,我觉得值得担忧的突出问题是企业的利润下降,盈利能力差和发展后劲不足。我看今年的宏观经济数字,财政货币环境不能说不宽松。今年减税降费额度比去年增加,财政开支增长速度大概在8%以上,一直快于2%到3%的财政收入增速。今年1-11月M2供应量增长速度一直是8.4%、8.6%,你们看那条线基本是平的,没有下滑。社会融资量比去年多了5万多亿。可见财政货币环境不紧,刚才几位专家也都谈到了货币环境比较宽松这个现象。


我们现在面临着工业企业的利润连续几个月减少的状况,1到10月累计,同比负增长2%到3%。国家今年除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还加大了营商环境的完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扶持。工业怎么还是这样的状况,问题出在哪儿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企业没有利润,就没有创新的财力来源,明年就不愿意再扩张、扩大投资、增加技术研发投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加强关注、认真研究分析。


研究宏观经济的人都知道,多少年来一直存在的货币政策“肠梗阻”,还没有得到有效疏通。2008年我国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实行天量的放货币政策,结果民营经济纷纷抱怨这是国进民退,民营企业从银行借不到钱,不得不向国有大企业转借,资金成本一下上去好几倍。其实,货币政策本身是总量政策,本身并不会歧视你而保护他,问题出在我们货币政策的“肠梗阻”,传导机制和渠道不畅通。


Ø 我们现在面临的工业企业利润连续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传导到企业那里去。可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治疗“肠梗阻”痼疾,应当成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

     力点。


Ø 再一个原因,税务部门说抓紧了对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税收清理和征缴。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说以前的利润是虚的,因为你没交税,如果按照规定把税交上来,你那个利润就没

     了,实际就会亏损。


Ø 第三个原因,成本难以消化。主要包括三类成本:生产成本,投入品价格上升快,产出品价格上升慢。物流成本,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生活快递非常方便,但是企业为什么还觉得物流成本

     高?这又是一个梗阻。还有制度性成本,主要指企业运用政策、或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供给侧结构改革强调“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今年重点放在补短板上了。看来降成本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简单说,建议国家将“通梗阻、降成本”作

     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资本市场50人论坛

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邮箱:contact@fushengjinke.com

电话:010-8302 0278

COPYRIGHT © 五十人资本市场论坛(深圳)有限公司 www.cm50.org.cn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7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