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术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1、劳动关系双方日益出现的焦虑情绪
2、劳动关系形势的重点是“稳就业”问题
劳动关系双方日益出现的焦虑情绪
从劳方来看,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统计。百度的裁员补偿标准搜索量激增,从1月份就开始上涨,它已经创下了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这种焦虑情绪反映在劳方通过百度搜索裁员的问题,也担心自己被裁掉。在上海、北京等经济枢纽普遍更为明显。
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这边,同样也是百度的统计。调查发现,企业求租方式占27%,员工权益占比12%,两项已经占了4成。大家知道,企业节流更大程度上还是节约劳动力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想降低劳动力成本,也是这种焦虑情绪的体现。
我们学院最近也接收了大量的企业咨询,对于怎么合法的降薪裁员,比例越来越多。充分说明现在双方都有这种非常焦虑的情绪,自然也就可能加剧劳动关系紧张的态势,可能会转化为劳动争议的事件。
我们对于劳动争议事件按照关键词制作了一个热点的类型。重点说一个比较重要的类型,就是地方政策的差异。很多地方为了疫情防控,在刚开始的时候出台了比较多的应急性劳动政策,这些劳动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可能对疫情持续时间,以及对企业形成成本的压力预计不足。例如延迟复工期间算成休息日的地方政策;还有每个家庭可能有一名职工在家看护未成年人,其中的工资待遇按正常的出勤照发。这在当时可能是非常好的一个劳动政策,但是未来会形成劳动风险的隐患。
从这个方面来讲,在各方面因素推动下,我们预计劳动争议可能处于一个高发的态势,甚至会有井喷的可能。提醒大家,一方面,劳动仲裁会大量积压,处理时间有可能会非常长;另一方面,现在劳动争议可能与以往不同。以往劳动者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某种程度上甚至降低或者忽略了,现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面临他在就业市场找不到工作机会,注定劳动争议这样一种烈度和强度有可能会比较强,甚至有可能会有群体性的风险。这个我们现在要高度关注的劳动争议问题。
我这里也梳理了当前疫情下劳动关系矛盾的主要焦点。
第一,大家比较关注工时的问题。我们跟着时间的脉络,第一步,春节假期延长的前期,从1月31号到2月22号。国家制度规定,这并不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如果在疫情防控期间,劳动者在这段时间里面提供正常劳动,企业是要安排补休的,如没有就应该安排200%标准的加班工资。
大量的城市在过后这段时间依然属于延迟复工的期间。这个时候一般企业都会运用优先安排休假的方式来解决。这里面需要提醒大家,允许员工休假的方式来讲,可以优先安排的是员工法定年休假,包括单位福利休假和员工存在的倒休假,这是企业可以单方决定的。但是很多企业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操作,可能希望员工长期休事假或者病假。这样的方式需要和员工协商,如果没有协商,那就有可能面临劳动关系的风险。最好还是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休假的处理。我们其实可以把它理解为特殊时期的综合工作日。
如果地方政府要推动日工资,日后实行实际日工资。这个风险点就在于我们某种程度来讲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把月工资算成日工资,一方面加大你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劳动者可能测算出你月工资和日工资中会带来差距。疫情期劳动关系矛盾主要焦点肯定是降薪问题。
第二,很多单位、很多企业单方面发通知集体降薪30%、40%。请大家一定记住,我们任何关于降薪的问题,都属于变更劳动合同问题,需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任何强制通知员工集体降薪的方式都是属于不合法的。所以非常鼓励劳动关系双方通过协商的方式来确认降薪这个问题。
现在劳动法律来讲,提供了两条降薪的渠道和方式。第一种渠道就是企业停工停产,甚至某个部门停工停产,那么第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是要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如果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了,就要分两种情况,一是职工提供劳动,至少不能低于最低标准,没有提供劳动的,各地有各地的规定,要发放基本的生活费。这其实也是一种降薪的方式。二是很多企业用的比较多的降薪方式,就是通过工会、职代会,集体协商,民主协商的方式,签订集体合同的方式进行降薪。
现在需要提醒的方面,就在于我们关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效率,谁高谁低,还有争论。我们面临什么实际操作问题呢?企业平时可能不重视工会,连职代会也没开过,现在降薪突然想起工会,要通过集体合同的方式来做。这样一种方式很有可能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可能从劳动仲裁来讲,假设没有问题会通过,但现可能会面临触发群体性的风险。
我们非常鼓励企业一定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尤其要重视协商组织的建设。同时也需要重视工会在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风险中的作用。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商组织,企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三,裁员的问题,无论从国家来讲,还是从社会来讲,还是鼓励不去裁员,少裁员。当然,现在毕竟还是有经营困难的,最后一招可能只有裁员。非常重要的一点,除劳动者个人主动提出辞职以外,个体裁员和经济裁员都是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尤其是经济性裁员,可能还要向政府报备,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流程才能实施。
对劳动关系双方来讲,如果裁员,那就相当于不在一起过日子了,完全有可能撕破脸,会要更多的补偿,加剧这样一种劳动关系的风险。这也是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为什么呢?现在由于就业市场问题,如果劳动者需要这样一种工作岗位,对他来讲,他在就业市场找不到就业机会,就没有工资。我们知道就业受到影响,收入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智联招聘出了一个报告,疫情下工资正常发放的不到4成,大部分工资要么停发、缓发或者缩水,或者减少。观测点的企业能正常发放标准工资的只有58%,大部分缓发的民营企业、非公企业,要么是停工停产,要么是之前属于失业的人群。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来,对于平台就业来讲,是很好的缓解停工停产失业风险的就业类型。
疫情下的劳动关系形势的重点是“稳就业”问题
劳动关系和经济形势密切相连。经济形势好,劳动关系的诉求可能是涨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经济形势如果不好,劳动关系这种诉求可能就是保岗位。所以在我们当下这样一个形势下,只有“稳就业”才能真正的稳定劳动关系。
我们是出口型的经济,外贸经济复产问题遇到这样一个回旋标。春节的时候,它可能属于订单积压的问题。现在春节以后,他们现在面临的由于疫情在欧美扩散,导致没有订单的问题。
宁波集装箱营运费指数是非常重要的观测外贸经济的一个指标,现在有一个大幅度的下滑。野村证券也做了一个预计,未来出口贸易将大幅下滑。它测算说中国现在与出口相关的总体就业规模在6000万人,包括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如果出口下降30%,就有可能造成1800人的失业。这是我们现在客观面临的一个风险,通过很多新闻报道,也能看到外贸企业现在应该是比较困难,背后也带来就业的难题。
针对这样一种就业形势、劳动关系形势,我们也能发现,国家在劳动政策推行上非常积极主动,出台了很多的很多“稳就业”的政策。
我们梳理了一下现在“稳就业”的几个手段:
第一,建立蓄水池。蓄水池有三个,一是去年已经做的,就是高职扩招100万,更多是针对农民工群体,希望他们去技校中专读书,延缓他们进入劳动市场的时间;二是研究生扩招,今年扩招18.9万,我们也能看到出来,在历次很多情况下,研究生扩招也是我们“稳就业”的一个政策工具;三是在历史上曾经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相信会带动更多大学生投笔从戎,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稳就业”的方式。
第二,要推动降税减费的政策。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疫情期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查报告,它就在显示减费、缓交、减免各方面不断的发力,各地已经出台了很多关于社保缓交或者减免这样的政策。
国家最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尤其对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中小微企业,以前是返还上年度失业保险金50%,现在基本上全额返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很多地方,包括深圳有养老金的返还,也是为了鼓励企业不裁员,为企业进行社保。同时,我们也面临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就是未来老龄化的风险,进入到一种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在这个问题需要更多的社保提供养老基本的支持,同样依赖于社保这个盘子。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需求一种平衡。这是推动降税减费的手段。
第三,国家极力倡导的就是小店经济,这个词也是最近的一个热词。去年发现,日流水3万以下的小店,年流水平均增速比较大,一半小店过去一年增加了人手,他们信用也很好。中国现在有1亿左右的小店,如果按员工规模3到5人,我们将来会带动和解决3亿人的就业。可能以后小店经济会得到各地的支持。
未来我们国家还会出台更多这样的政策,我们一定相信它会更加积极和主动。疫情不仅关心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也关乎中国企业和职工未来的命运。但是我们也相信,中国的经济韧性是非常强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时候,也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劳动关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