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术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咖直播 > 管理之术

波士顿咨询BCG:如何培养企业韧性赢在下一个十年

发布时间:08月07日

大咖直播.png

《组织韧性:赢在下一个十年》,未来十年是什么样呢?我想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在过去这些年,我们发现很多企业过得好固然重要,但是活得久才更重要。一个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活得久?这就是韧性最根本的出发点。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

1、企业为什么需要韧性?

2、如何培养企业的创新敏锐度?

3、如何投资未来?

4、生态建维的重要性

5、平衡布局至关重要


企业为什么需要韧性?


企业为什么需要韧性?主要是由于整个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过去我们说企业变化,经常会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现在企业的变化已经不止是要等到三十年了,经常是五年一变、三年一变。数据统计,过去几十年企业平均寿命大概是55年,现在企业平均寿命仅在30年,趋势一直在往下降。


对一些大的公司而言,尽管韧性会更大一些,但在未来五年倒闭可能性高在15%。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未来五年倒闭可能性是达到30%左右,且趋势也是越长越快。

1.png

全球政策不确定性的指数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波幅,还是整个不确定性的绝对值,都会不断往上延伸。当企业面对政治、经济、科技以及消费者需求等外部变化的时候,如何应对这个不确定性?我们提出了企业韧性的模型。


模型可以比喻为一个大船,前方是我们如何确定这个方向。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的敏锐度,二是投资未来。


2.png


创新敏锐度是指当我发现不确定性的时候,当我知道可能的方向在哪里的时候,我们这个大船无论有多大,都可以及时调头。而投资未来,不仅要看当前的一两年,还要看得更久远,五年、十年甚至更长。


船尾更多的是平衡布局,光靠如何去开疆拓土,如何去赚钱是不够的。后边整个供应链、价值链,如何做平衡的一种布局,保持整个船尾的稳定也非常重要。


过去很多时候是靠船自身的运转,而现在光靠船是不够的,需要建生态,需要抱团取暖,所以也要看对外生态的建维。过去可能每五年、十年才需要根据外部的变化调整一下,但现在变化实时来,所以对内要及时拥抱变革。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进程会加速,整个大海的环境就是我们数字化的一个汪洋。


我们前面如何掌舵,后面如何布局,中间如何建生态,如何去拥抱变革?是接下来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如何培养企业的创新敏锐度?


首先从掌舵这个角度来讲,如何去培养企业的创新敏锐度?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


3.png


第一个观点,强调学习型组织,尤其是第三代学习组织。


第二个观点,强调企业应该有想象力。尤其是在AI盛行、BigData盛行的时候,人工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即想象力。想象力可以包括如何在“危”中找到机会,也可以包括如何重塑业务的模式,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好的人才梯队,再创一个新的公司。


第三个观点,防止成功的陷阱。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它过去非常牛,这点在中国特别有借鉴意义。过去三四十年改革的成功,带来我们增长的红利,这种增长的红利是“一美遮百丑”。当一家企业连续若干年都是30%、50%成长的时候,很容易形成成功的依赖。如何有勇气革自己的命,防止未来陷到成功的陷阱,是企业转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详细看一下三代学习型组织。


4.png


第一代学习型组织:经验积累型。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拓展,它的成本不断降低,获取竞争优势。


第二代学习型组织:创新质变型。跨界学习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


第三代学习型组织:人机互补型。我的理解更多的是“人干人事,机干机事”。




第一代学习型组织,主要是从经验曲线这个角度来看。经验曲线是由我们的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在65年提出的,指出了随着工厂或者企业、产量不断增加,单位成本不断下降。而这种单位成本的下降更多的是通过员工的学习,不断改善工艺的技术,改变经验曲线斜率。同时,如果这个工人或者管理层缺乏改进的意识,经验曲线不会自然下降,反会提高。


5.png


所以第一代学习型组织更加适应传统的工业时代。


第二代学习型组织,强调跨界的创新,就是跨赛道的学习。现在很多企业受到互联网冲击在做数字化转型。第二代组织一方面是不断的变扁平;另一方面,自动化也改变了对技能的要求。一些劳动型、程序型的任务,会被不同的自动化程度、机器所替代。对于人才来讲,数字化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技能是特别重要的。


6.png


根据我们做过的一些调研,大概91%绩效比较高的人认为跨界学习发展机会是特别重要的。另外千禧一代这群人认为,类似“之”字型职业发展的机会,对他们来讲也是比较重要的,占了76%。57%在职人员认为学习和发展也是公司文化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所以第二代学习型组织,更多的是看这个组织的人能不能很快的跨赛道去学习,将每个赛道的经验曲线很快降低。


第三代学习型组织,我的总结是“人干人事,机干机事”。如果看人工智能的话,它更多的是解决一种短期性的事情。而人更加擅长的事情,是我们可以看得更长远。包括传统战略维度,比如说一年到三年,三年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类在判断的时候,不仅仅是做相关性,更多的是因果性。同时,还有纯粹的out the box。所以针对短期的、常规性的变化,我们可以依赖机器做智能的主导,数据的分析,行为的建议。人就可以更多做例外性的处置。


7.png


对于长期的、趋势性的业务变化,数据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对于趋势相关性的挖掘,给人类一些输入。而人作为一个主导,更多的是做因果分析的判断、趋势性的判断,尤其是在不确定性下去判断业务的发展。


在第三代学习型组织的时候,给机器和人有了一个明显的定位。


如何投资未来?


在船头角度来讲,光看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投资未来。大家经常会提到的是投资战略制高点,里面可能是核心技术,可能是渠道,也可能是伙伴。


我想展开讨论的是投资机制建设与投资人才。


8.png


关于机制的建设,在中国企业讲开疆拓土的特别多。对于业务模式创新、整个公司的战略,有无数企业家是特别擅长的。但是如何把开疆拓土和治国安邦结合在一起?治国安邦更多的是通过体制的建设、流程的建设,体系化的人才建设,不仅把前方做好,还把后方持续发展、基业常青的底座做好,这方面的企业家就不是特别多。


除了机制之外,还有投资人才。今天讲一下投资人才的新陈代谢。首先介绍人体的新陈代谢。我们基因中有一些是负责合成、分解的,有一些是促使我们能量储存与循环的,还有一些是帮助我们血液血浆能够正好运转,做代谢和排出。


9.png


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我们基础新陈代谢在不断减慢。年轻的时候可以吃很多东西,不会长胖,但是如果人到中年、到老年,整个新陈代谢放缓,吃多的东西就会变成肌体的一些肥肉。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后天调节的手段。一是日常的习惯,二是重大干预。


重大干预包括细胞移植,基因重新编辑,当然这属于极其重大的变化。日常干预完全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习惯,比如通过锻炼加速引流,通过食品多样化、少食多餐减少排异;比如通过改善酶的活性种类和数量来刺激循环;再比如通过保持血液和皮肤代谢渠道的通畅,保证正常的代谢。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在成长期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人才与组织,都可以兼容并包。但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不断延长,也会有中年危机。


10.png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企业从人才的视角来讲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就是大家所做的,大规模的组织转型,会有人才的换血、换脑。第二种是一种常态的机制,比如说如何做好优中选优,加速引流,如何减少排异,提升核心人才的留存率;如何刺激循环;如何通过轮岗,变换组织阵型。


甚至是在某种场景下做好强制比例排名,使组织时不时有各种各样的外力冲击,来保持这个循环,保持组织的活力。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促进组织的代谢?比如说当有Fixed thinking(固定化思维)的时候,他如果不适应这些岗位,不适应这个组织,不适应这个战略,就应该严格去做淘汰和轮换。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组织以一种常态做好新陈代谢。


根据业界的做法,组织的新陈代谢或者人才的新陈代谢,总体上来讲可以发现三种模式。


第一种,价值引导,渗透型。


第二种,机制塑造,常态式。


第三种,变革诱发,变革式。


变革式最容易理解,当我短期需要快速减肥,就通过瘦身运动,通过组织重塑,强调在短时间内可以排除多年以来的沉淀。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一种日常的、系统的、稳固的、居安思危的想法,通过日常的行为习惯,知道如何在优中选优,如何注入组织的活力,以及什么时候该去做强制的淘汰,做适当前瞻性的预测和把控。


还有一种就是价值引导,价时时刻刻保持着Day1,保持创新式、创业式组织的活力。它更加适合于企业的主动求变,而且危机意识极强。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场景下,只有快速适应才能生存。


11.png


举一个例子,阿里在整个人才“选用留育”角度来讲,确实做到了价值引领型。比如说在人才吸收的时候有两点要特别关注,其一是未雨绸缪,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就应该修理屋顶,所以每年在11月11号之后,阿里就开始每年一度的组织变革;其二就是胸襟开放,通过闻味道的方式,能够凝聚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人才融合角度来讲,会提倡“因为信任所以才简单”。在“用”和“育”角度来讲,提倡“终身学习”,而且“快乐工作”。


从人才淘汰角度来讲,一开始注入“拥抱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且提倡主动让贤,要超越伯乐,严肃淘汰,心要慈,刀要快。


整个过程还有一个闭环,就是复盘的文化,要有“反省之心”内省。通过从人才链“选用留育”、价值引导角度,不断多点渗透,加快整个企业的新陈代谢,强调企业注入活力。


这里有几点成功因素。


1、任何一个文化的形成,任何一个价值的形成,还是需要有领导代言的。阿里无论是从创始人,还是合伙人团队,还有这些高管,确实是亲力亲为,而且以身来做示范。


2、以基因为角色的准绳。挑选人才的时候,闻味道始终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式,符合企业的基因至关重要。


3、以人作为主要的抓手。当我们不能掌控业务的不确定性时,掌控核心的人才、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去面对不确定性,这也是阿里致胜的一个法宝。


生态建维的重要性


过去的企业只要自省其身,保证一亩三分地就行了。而现在要应付这么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考虑“生态建维”。第一种是垂直性的生态,围绕自身沿着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做好客户的生态,以及供应商的生态。第二种是水平性生态的建设,主要是跨界生态,与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生态。比如盒马鲜生跟西贝,传统食品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共同抱团取暖,渡过疫情的难关。


12.png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在做生态转型的时候成功,因为这里跟转基因是异曲同工的。传统企业更多的讲究要承办整个产业链,而现在要建生态,不需要把整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覆盖,但要主动为我的生态伙伴进行留白。比如说intel,把空白的地方留给微软和IOT。


过去价值分配,在上下游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如果我赚多了,你就赚少了。现在通过建生态,实际上是一种竞合游戏,即竞争与合作的游戏。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光靠我赚钱是不够的,是不是可以给我的生态圈有一定的让利。所以为了这个圈子能够更好,需要具备利他的精神。


13.png


从价值优势角度来讲,过去只有做到行业领先,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现在不仅是自己要领先,我的能力还要赋能于我的一些生态伙伴,这样保证我的生态圈整体上有它的生命力和活力。


从价值协同角度来看,过去我在管理我的客户,甚至是我下游伙伴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对价值链有一种管控。但现在更多的希望能对我的生态伙伴产生影响,而并不是管控。所以当企业从过去这种纯竞争的思维方式转到留白、利他的时候,这些是他们需要考虑的。


平衡布局至关重要


对一个企业而言,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强调更多的是“效率最优”。但是现在受到疫情以及时局的影响,对企业韧性尤其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布局提出很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供应链重塑上面。过去供应链根据市场的准入,根据自由贸易、成本,不同的能力中心,可以做全球布局。但是未来,这种供应链更多的还是与区域甚至是一些贸易集团做一个集群。所以去全球化在中短期而言会成为一种新的常态。


14.png


最开始做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产业是零售业、消费品业,后来慢慢到对私的银行业。随着疫情蔓延,客户端继续往前推进,从过去To C的数字化转型慢慢转到To B的数字化转型。现在这种大规模的数字化体现在战略层时,就是如何把数字化的战略、愿景、路径和整个实践、投资做好。体现在运营层时,一方面是客户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在背后的支撑体系,研发、运营等,甚至纯的支撑体系,HR的系统、财务方面的系统,都可以做数字化转型。当然支撑体系包括组织人才如何去支撑数字化,包括技术如何数字化,以及如何与生态伙伴一起进行数字化。


15.png


最后讲一下变革,过去讲变革的时候是指中长期的一些变革。现在讲到变革,就是指拥抱变革,要always on transformation。


1、既定行程型。这种变革更多的是在既定路程的变革,根据目标的清晰度和路径的清晰度,实际上把变革管理也做了一个战略选择。


2、渡河型。当目标很清晰,路径不清晰的时候,这里我们说它是渡河型。要不断的试错,通过不同的选择,来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方式适合我去达到这个目标。


3、登山型。路径很清楚,但是目标并不清晰。要不断的按照现在的路径去走,慢慢找到业务的场景、目标。


4、探索型。目标不是特别清楚,路径也不是特别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全方位探索。


5、脱困型。不变则亡,如果不跳出这个沼泽地,自己就会慢慢被陷下去,这也有可能是你过去成功的陷阱。如何在承担风险的过程中,快速去变革是当务之急。


16.png


在变革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自己变革的场景,选择不同的变革战略。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资本市场50人论坛

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邮箱:contact@fushengjinke.com

电话:010-8302 0278

COPYRIGHT © 五十人资本市场论坛(深圳)有限公司 www.cm50.org.cn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7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