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法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咖直播 > 产业之法

战役后,中国制造业的机会与方向

发布时间:08月25日

大咖直播.png

以下根据直播内容整理:

本次内容分为两大方向:

1、目前中国制造业是什么样的形势,这次疫情对制造业产生的影响?

2、探讨中国制造业将来的发展道路,以四个方向代表先进制造业的四个分支。


疫情影响制造业复苏节奏,同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2月份,制造业PMI是35.7,大家都知道荣枯平衡线是50个点。肺炎疫情导致停工,制造业供应链运行放缓,所以市场的需求和生产都发生明显的收缩。去年下半年有一个制造业弱复苏的迹象,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还是打乱了这个节奏。


根据产业链的跟踪,大部分制造业2月中下旬开始复工,目前整体的复工率在80%左右。我们认为这次疫情控制后,市场需求会集中的释放,企业会加快复工复产,所以制造业投资在第二季度应该会恢复性的增长,大家还是要保持期待。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今年上半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弱复苏的迹象。疫情会延缓复苏的节奏,到后面有可能弹性环比会很大。回顾一下2019年,制造业投资增长3.1%,比例不大。但是结构特别明显,高技术的投资同比占到17.3%,快于总体投资12个百分点。这里面包括高技术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都是要快于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速。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我们主要从供给和需求量端进行分析。需求端,全国性停工停产造成了不少行业的需求延后乃至需求。所以这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的行业发展,对中国国民的习惯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一个影响。以下从需求递延、需求增长、需求消失、供给收缩四个维度,对各个制造业,产业链,各个子行业进行归纳。


需求递延,比如说工程机械,他们不会消失,他们是往后延了。汽车、交通、电子、消费电子、通讯等都会往后延。


需求增长,短期增长,像一些机器设备,红外成像仪,口罩,环保,特别是通信。现在大家慢慢开始习惯远程办公、视频会议、视频办公。所以远程办公、医疗IT、网络安全,还有医药生物,这些需求会呈现一个非常稳健强劲的增长。


需求消失,在这段时间汽车流通环节基本上没有需求,我们交通领域需求萎缩很厉害。这段时间对这些企业、行业还是带来一些很深远的影响。


供给收缩,现在疫情已经由中国开始往全球蔓延。我们中国这次应该是非常坚定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控制住了这个疫情。但是在全球范围,目前我们看到还没有一个完全控制的迹象,但我们还是要保持乐观。


有很多行业,比如说半导体材料、设备相关的,都在日韩,如果他们产生了疫情,我们全球的产业链就受影响。像武汉,包括湖北当地的,生物医疗、光电子行业,基本上短期也很受影响,若要恢复肯定要两个季度。所以它会给供给带来收缩,供给带来收缩带来有可能的是涨价,或者供应链的安全。不管企业的领导,政府的领导,还是一般的消费者,都要从这几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们认为疫情过后,逆周期的调节政策有望加码。市场最终关注的落脚点是经济,后面经济层面的持稳反弹靠什么?要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所以我们认为逆周期的调节政策有望修复市场对疫情的过度悲观,防止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我们仍然可以预见未来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逆周期政策会自上而下,不断加码。各位做企业的应该很清楚,现在银行希望你们去贷款。


结构来讲,我们认为“新基建”的方向特别对。5G通讯的建设,半导体、云计算,新型轨道交通,这种科技产业或者硬科技的景气度全球扩散。所以我认为科技主线中长期方向和弹性是比较可观的。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我们以中国制造业在A股的上市公司为例,99年市值最高的是四川长虹、申科技。09年是上汽集团,19年是贵州茅台。可以看出来,制造业重心由中下游往中上游走,由工业类制造向消费类制造走。我们传统产业留下了完备的基础,强大的工程师队伍,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我们可以预见,可以期待,中国制造业一定会在全球领域逐步做大做强。


中国相对于全球附加值高的是白色家电和建设机械。现在我们在全球来讲非常有竞争力,跟全球比较持平的有太阳能发电、汽车、造纸。我们国内能把京东方、TCL、华星光电这些扶持起来,才有了这么便宜的买电视的前提。可以看到国家的政策,在这种产业上,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内需捕捉期,我们也希望这些企业自己提高竞争力,用性价比、技术迭代、快速把市占率做起来。到一定阶段,比如国内市场相对饱和了,希望打造中国的影响力。全球的高铁现在70%、80%在中国,中国中车的制造能力很强。华为也一样,现在5G独步天下,应该去赚外国人的钱,而且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互换。


产业由做大到做强,产业政策的扶持非常重要。我们也希望将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包括制造业能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的竞争。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方向在哪里?国家早就给了我们。


以下是中国制造2025,我们国家需要大力优化的十大领域,其中大多数属于黎明期是政府鼓励外资投资的政策。


1、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这块我们国家基本上大部分被四大家族ABB等垄断。在这些领域,中国也慢慢会真正的强大。国家、企业和人,先满足自己的生存,自然会投入研发,之后自然会有技术跟外资PK。外资PK,通过性价比不停的正反馈,从而进入好的商业模式,只有不停正反馈的商业模式就是好的。持续有正反馈,持续带来盈利,再投入研发,华为就是最成功、最典型的案例。


2、航空航天装备,我们国家每年对外的采购有20%、30%是飞机(波音、空客)。波音的市值是1万亿。当然中国现在有商飞,我们认为它到量产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这个市场是巨大的,包括民航的发动机、民航飞机,是我们认为工业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它不能有任何的质量问题。


3、农机装备,考虑到中国将来集约化土地运营以后,我们认为农机装备也是有空间的。


4、最重要的一个行业叫新材料,一代装备一代材料。全球这30年软件的发展远快于硬件,我们产生了Google、Facebook,包括中国像腾讯、阿里、今日头条,这么多的巨头。硬件领域产生几个巨头?苹果算一个,华为算一个。硬件的发展又远快于材料,材料肯定是我们迫切需要提高的地方。大家知道我们半导体材料基本都靠日韩解决,国内面板材料基本上也是靠外面,我们很多核心零部件为什么搞得没那么好,也是与材料有关系。材料是巨大的万亿级市场。


5、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这些属于国家战略的东西。


6、生物医疗和高性能的医疗器械,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美国排名市值在前面的上市公司,很多都是医药股,但是中国还没有几个。所以这里面有巨大的机会。


7、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太快了,我们需要更大的带宽,更快的速度,我们将来要搞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这个不能有任何的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会更强大。


8、节能汽车,新能源车,尽管新能源车有很多的争议,但是这个方向是不会变的。


9、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这块我们中国是全球非常领先的,原来传统汽车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原因,始终是落后于外资的,我们卖得好的车全部是合资品牌。但是未来新能源车,因为已经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了,给了我们一个弯道超车机会。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讲,半壁江山在中国。


中国制造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大的集成工厂,我们装备能力、制造能力都很强,但是我们总是受制于一些核心的零部件、材料。这些东西应该说还没有完全取得突破,或者没有完全能跟这些世界上真正的技术强国相比。但这些年的发展非常快,我们每个行业都在超预期的跨越,在追赶跑在前面的人。总体我们还是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


未来制造业的突破,我们觉得是在互联网+制造,前提需要在硬件,5G、物联网、智能制造突破瓶颈。整个中国先进制造业升级和强大是必须的。


GDP大的国家就是强国吗?一定不是。但中国一定是个强国。


南非曾经GDP也很大,我们有很多国家GDP都很大,但是这些东西都建立在沙子上,不牢靠。中国是真正比较强大的,我们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无论是什么极端的情况,我们能快速制造飞机,快速制造枪炮、坦克,以及各类大家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所以任何一个强国,要没有这么强大的制造能力、工业体系,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强国。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认为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做贸易的。因为当时物资短缺,只要有物资,哪怕就卖木头,比如从云南卖木头到浙江、江苏,基本上只要能拿到车皮就是暴富。中国第一批富豪都是倒爷,或者做贸易的。


第二个阶段是98年住房分制改革。真正房地产业启动是2000年,这20年波澜壮阔的地产行情带动了中国最大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所以大家看一下A股这么多上市公司里面,大概60%是与中国城镇化和房地产大潮相关的行业。


第三个阶段,走到了现在,房地产最黄金的年代,我们认为可能过去了。未来靠什么?一个靠消费升级。比如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武汉周边的中部,西部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这些城市群,中产阶级的壮大,带动消费升级的巨大需求。还有就是硬科技带动的科创型生产力的再挖掘,过去我们有很多的军工院所、中科院,都有很强的技术,但是没有机制,生产关系搞不活,很多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我认为这次生产关系的解放,会把这些原来体制内的有能力、有技术的人全部激活,对中国的国力、科技创造力,各种硬实力的提升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几个行业为例,简单介绍先进制造业的一些方向。


第一,半导体,相信大家看到资本市场半导体表现非常好。有时候资本市场是一个风向标,我们要适当的容忍泡沫,因为只有泡沫,它才会鼓励人们去冒险,去创新,去创业,去创造。半导体这个行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行业,我认为是一个5到10年的黄金赛道。


以10年的维度看,半导体行业其实离不开大周期的驱动。第一次的驱动是计算机;第二次驱动是移动时代,就是手机;第三次驱动是数据时代,智能手机。17年开始进入围绕数据的产生、传输、存储、分析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数据的产生和传输,5G带来的变革,芯片、被动元器件,包括半导体的材料。确实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增量,所以这个行业从全球来看,它比较稳,但是从中国来看,它爆发性的在增长。特别是5G时代带来的产业变革特别快。


我们手机的处理芯片原来是28纳米,14纳米。现在中兴国际包括台积电都已经开始准备干7纳米了。我们希望越小的器件上容纳越多的东西,而且越快的处理,这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像我们的手机、电视都一样,越来越薄离不开一代一代行业的创造者,这些在行业里工作的人的辛勤劳动。


为什么中国的半导体有这么大的一个机会,要感谢一下产业的规律:摩尔定律。中国是一个后发追赶者,因为摩尔定律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数据量增加一倍,但是这个变化越来越慢。这就给了中国去追赶的机会,所以半导体的产业转移也已经开始出现。劳动密集型到资本技术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高附加产业的一个轨道。中国现在半导体行业最牛的是封测,我们高端封测独步全球。


我们认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转移,叠加我们的国产替代。未来芯片大量的设计、制造、设备、材料,大量的要用国产化,这对国内的产业来讲,是很大的机会。从业者不要浪费这次历史大潮带来的机会。投资者也可以密切关注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国产替代+产业转移。现在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主要是投向设备、材料这些国产化的行业。我们认为必将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很多的红利。


华为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的领军者,目前在智能手机份额仅次于三星,在通讯设备领域,全球份额第一,它的IC需求最高。因为有了我们下游很大的巨头,它能反向支持我们的供应链,支持我们半导体企业。如果需求方还是外国企业,中国企业很难有真正的机会。华为代表的行业,将来它的上游国产化率会很快的提升,包括模拟、WIFI、存储、FPGA、射频、分类器件,这些公司真的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候。


第二,新能源。我们认为电动车这个行业是不可逆的一个趋势。现在全球的电动化,电池扩产,设备爆发力也强。特斯拉的销量现在才几十万部,为什么它的市值会超过福特,超过通用。这就是新事物,我们要拥抱新事物。而且新事物就代表未来的方向。


特斯拉的供应链跟传统的汽车供应链有什么不一样?特斯拉的供应链打破了所有原来汽车的封闭体。原来任何一个供应商要进入一个汽车行业需要3到5年的认证周期,这个周期是非常累的,而且这么多年传统燃油车有什么真正的进步吗?当年最火的一款车是桑塔纳2000,现在的车跟20年前比,燃油车其实没有真正革命性的变化,最多无非是里面的发动机可能更好一点,座椅各方面可能舒适一点,并没有给我们耳目一新的变化。但特斯拉不一样,整个供应体系,包括整个设计方案都不一样。特斯拉参考了苹果智能手机的供应链体系,一统到底。根据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不要搞这么多的中间环节,所有的企业有专门的供应采购部,他们就寻求供应商。你只要能符合我的要求,我就给你试,可能3个月、5个月就可以做进特斯拉,有的甚至非常快,像这种就可以极大的缩短它的时间。再就是它的价格,它可以压得下来,没有层层的环节,对供应商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学习机会。


我觉得特斯拉是一个智能车,这是特斯拉真正的宗旨。为什么它要搞一个很大的中控屏,为什么搞智能驾驶,它就希望给你一个移动的办公平台。让你感觉开车不是累的一个活儿,而是很享受的活儿,你在车里面可以看电影,什么都可以,智能驾驶。这也是将来一个很大的机会。


汽车里面最主要的部件是动力电池。中国已经产生了一个巨头叫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可以跟三星、松下这些公司做PK的,市占率非常高,迭代很快。我们觉得动力电池,包括整个电动汽车、智能车产业的投资机会,第一个是动力电池持续降成本,跟动力电池相关的产业链;第二个就是跟汽车电子化、汽车新材料相关的,减轻重量,还有智能驾驶相关的这些行业、这些公司一定要牢牢抓住这波电动化、智能化的机会,一定要从中站稳脚跟。汽车行业是工业制造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业体系。所以我们认为,传统的汽车巨头一样有机会,而且一定要抓住这波电动化、智能化的机会。


第三,面板。面板行业就是典型的中国制造业的打法,通过大规模的投资降成本,国家支持。我们国家面板的产业政策肯定是成功的,随着京东方、华星这些企业做起来,技术会迭代,它也会挖人,这个产业是流动的,包括现在中兴国际,人才是全球流动的,你只要给人家一个干事业的平台,自然会有人过来。


全球的产能基本上大部分要集中到中国来,中国才是真正将来决定面板价格和面板竞争力的地方。现在面板往OLED的渗透,很多人可能也看到曲面屏的电视,包括折叠屏的手机,非常好用,这是一个趋势。我们认为OLED将来渗透率持续提升,将来会对中国的产业一步一步由液晶到曲面屏持续迭代,我们需要更大的屏,更柔性的展示,更好的体验。特别智能家居,除了电视机、手机,将来汽车那么大的中控屏也是很好的应用场景,包括各种显示领域。所以这个行业也是一个大的行业。我们认为大屏和折叠的时代来了,这个行业也是非常好的。京东方带动大陆产业链加速崛起,行业格局持续优化。


这次疫情,包括整个中国的发展,智能制造是一个长期而且永远有活儿干的行业。现在很多独生子,或者受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宁愿坐办公室,领一个比较低的工资,也不愿意下到生产线或者制造现场去。智能制造是一个很大的行业,5G+工业互联网赋能,这个产业升级在加速,自动化是长期的趋势。


我觉得智能制造第一个就是先进制造+智能物流,先进制造就是柔性的生产化,自动化、柔性化;第二个,是工业互联+大数据,建立在生产系统多节点的数据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工业APP,实现生产设备优化、设备性能维护。


刚才我们讲到供应链大数据,包括数据的分析,这就是机会。假如说我将来实现了工业互联网,5G搭好,每一道工序都知道参数在哪里,我每个环节都是最优的参数,那我的良率自然高了。它是建立在广阔大量数据基础上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将来谁掌握大数据,谁掌握了工业智能制造,谁的企业就能活得比别人更好。这个其实是极大的节省了管理者,包括企业领导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他的效率,但是还没有做到完全的自动化或者工业互联网。


还有就是网络,将来如果无人化以后,这些数据的安全谁来保证。这些数据的快速计算谁来保证,我认为公共的组件、公共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包括数据中心,为什么现在大家明显感觉到IDC、云办公、云服务越来越火,这是集结现实的需求,我们数据中心现在确实是欣欣向荣。还有网络平台,还有硬件实体感知层,包括CNC的加工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柔性生产线、检测设备、AGV,都是有很大的空间。这个行业应该是可以深度、长期的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资本市场50人论坛

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邮箱:contact@fushengjinke.com

电话:010-8302 0278

COPYRIGHT © 五十人资本市场论坛(深圳)有限公司 www.cm50.org.cn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7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