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法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内容围绕三个部分展开:
1、如何去理解金融?
2、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3、疫情以后,会出现哪些市场机会?
如何去理解金融?
疫情背景下,金融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是恢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还要靠金融。理解金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要理解经济结构。我把金融领域(FINANCLAL)看成金融生态、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样一个整体。
什么是金融生态?简单说就是投资者(借款人、投资人),他们之间行为的特点。他们受什么文化的左右?可以简单理解为金融生态。它和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是互动的关系。
关于金融体系,有银行、金融产品市场、股市、债市、监管部门、投资人、市场参与人。金融市场、债市、股市、衍生产品市场,以及属于市场内容的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他们是互相关系的。金融发展的方向,我概括为金融生态的演化。“演化”是指,我们不是靠某种政策或者某一个行动去改变它,而是它要依靠自然的发展,自我的演化。这属于社会演化的一部分,这个文化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而金融体系的转化,是指金融体系不断从以银行为主的体系,转化为以资本市场、公司债市场为主的体系,这个转化也是意义非常深远。金融市场的深化,指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向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使更多的产品能通过证券化、标准化进入市场交易,资产证券化也是深化的表现之一。
这就涉及到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金融市场发展其实是两个方向:
1、一个是向标准化、专业化、证券化方向。
比如西服,有标准的尺码,很多人穿上标准的就可以。这样可以专业化,生产的多而快。但是有的人可能希望胳膊袖子做的长一点,有的人希望短一点,这就叫量身定做。
2、金融也向量身定做的方向发展。
现在很多银行,特别是美国的银行不再做存贷款业务,而只做客户服务,信用卡、消费者服务等,这些都属于量身定做的业务。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一定是向这两个方向发展,然后互相结合。这叫金融市场的深化。
金融市场怎么发展?它受经济结构决定。经济结构中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它影响储蓄和投资的结构,储蓄和投资的关系是金融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影响到金融市场。
过去一说到金融,常常说是资金的融通。把它看成资金在固定的时点上,平面、静态的一种变化,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资金的跨期安排。因为跨期就有不确定性,金融是管理不确定性或者管理风险的行业。先有金融才有了资本主义,在有金融以前,一定是有现代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制度。
中世纪的欧洲就有了银行。马克思当时说的货币金融业,是金融最早的萌芽。所以先有经济领域,才有金融领域。因为有股份公司这样的组织形式,在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这些最早的股份公司经过演变发展,在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所以应该是先有股份公司,然后有金融业的发展。荷兰的金融业到了美国,即华尔街最早去的那部分人,把当时荷兰的金融思想带到了美国,使华尔街几百年过程中不断发展,成为现代金融的核心,也是走在最前面的地方,这跟这个演变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
其实中国也一样,山西的票号当然也属于货币金融业。金银的保管和运输就有隔差,隔差所谓明确所有权就是保管单。隔差以后很多不用运输,减少交易成本,存件人那部分常常被用出一部分,留下那部分就是储备,这和现在银行的基本做法是一致的。所以中国很早就有了股份制,股份制也是在那个时期出现,有东家、西家,其实就是股东,管理人,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了这些东西。经过发展才有了现代金融。
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10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的金融市场,只有银行。但是,有银行却没有央行,利率是由国务院决定的,所以没有金融市场,也没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我把这个期间称之为金融压抑阶段。
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其实不是中国独有。很多亚洲国家,比如韩国、台湾,早期都有这样一个阶段,把国家的全部金融资源统一起来,中国就是收支两条线,加以集中使用。在一定期间内,当金融资源比较少的时候,这样做可能会使国家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儿,应该是反映了那个时期的一个特点。
到90年代,我们有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两个股票市场是在深圳和上海。91年国债市场化改革,96年国债完全市场化发行,招标、多品种物质化等等,这个进步就帮助建立了债券市场,首先是国债市场。
80年代,甚至整个90年代,我们基础设施发展都比较缓慢,2000年以后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原因在哪?2000年以后中国加入WTO,国际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我们的供给,中国的生产加工业开始起来了,但是我们基础设施不行,没有电,没有路,我们的煤炭、交通运输等非常落后。2003年以后,开发银行的开发性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平台,进行基础设施贷款,支持了地方的发展。
开行之所以能够做长期、大额的贷款,是因为开行发金融债,而金融债可以做到三年期、五年期,甚至十年期,甚至更长。这么长的时期和长期投资之间是互相匹配的。金融债之所以能够发行成功,是因为有了国债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可以实现无纸化、招标发行。有一级资营商,有市场,有投资人,又可以多品种,所以我们能做到这一点。
国债市场化改革,金融债市场化改革,推动了2000年以后基础设施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金融是先行的。因为有了金融债,我们就进行长期投资,解决了商业银行由于存款期限比较短,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这个非常重要。
这些年,金融科技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金融科技,也有科技金融,这两方面看是侧重金融,还是侧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AI、5G,还有区块链技术广泛的应用,这些都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但是区块链技术由于是为比特币量身定做的,这个底层技术其实更适合金融,更适合交换。区块链技术可以综合的把前面说到大数据、云计算、5G、通讯等各个领域中的革命结合起来,推动金融科技和金融革命的发展。
疫情以后,市场机会有以下几点:
1、资本市场的深化
新的《证券法》、债券市场的发展会使资本市场不断深化。这个深化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生态、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
2、财政货币政策
从世界范围内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看,资金会增加,也会使原有的资产重新定价。这个重新定价就给市场带来机会。由于疫情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向线上消费转变,物流业会有新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电商等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领域会有迅速的发展。
3、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发展会快一些,加工业更多的向装备工业和新型科技领域发展。
4、我们要找到市场痛点
比如说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利用市场的发展,利用金融生态、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我觉得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都有机会。
我们这个金融体系,我一直称之为金融双轨制。过去银行利率是计划利率,自从有了债券资本市场,债券资本市场代表市场化的利率。2001年以后,人民银行不但放开了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利率从基准利率发展到LPR,不断往前走,但是银行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
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我自己的看法就是金融体系的转化、金融生态的演化,一定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入,就是金融市场的深化。而银行体系要不断解决存贷款利差的问题,成本的问题,银行效率问题仅仅从存贷款中解决不行,所以大多数银行都收购了信托、保险、租赁、中间等等。主要收入来源是这些领域,这些领域还是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领域。
最后,我们重视疫情对金融的影响。疫情以后,在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我认为金融要先行。金融要发展,金融生态、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来看,肯定金融市场要发展的快一些,金融体系相对慢一些,但是它会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而不断的转化。金融生态也会不断的随着人们对金融的认识,金融文化的变化,投资行为、市场参与人的行为都会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大数据的出现,人们对于投资者,包括发行人、市场参与人,对他们的行为了解不是用原来的方式,就会有新的变化。这会影响整个金融生态的变化。
新兴经济领域占15%到30%左右,发展的比较快,但是金融市场效率还是低。如果金融市场效率提高一倍,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大大增加。金融市场的效率就是我说的金融生态的演化,金融体系转化和金融市场的深化,这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