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法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咖直播 > 产业之法

疫情时代教育行业发展趋势的八点思考

发布时间:08月06日

750x560_王磊.png

今天主要是从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思考的心得。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通过八个关键词,八点思考,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我们希望通过产业的投资,构建一个最具完美的教育产业的资源生态,最富价值的教育资源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让所有教育机构和背后的产业一起能够实现共赢。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围绕教育产业的八点思考展开

1、第一点思考,震荡上行

2、第二点思考,“纵横捭阖”

3、第三点思考,大浪淘沙

4、第四点思考,连接共生

5、第五点思考,持续下沉

6、第六点思考,回归本源

7、第七点思考,求简求拙

8、第八点思考,多维创新


第一点思考,震荡上行


回顾历史,再结合当前整体的教育行业情况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震荡上行的过程。


整个教育行业在30年间的发展经历了波峰、波谷的起起伏伏。中国的民办教育行业,并不是在近些年才风起云涌,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了,中间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我们“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看这样一个所谓震荡上行的趋势到底是怎样一路发展过来的,我们也就比较好去判断,在今天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之下,未来这个行业将会走向何方?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思考。


首先看教育行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起步的时候,经历了一波非常快速的增长。因为那个时间点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整个经济其实都在飞速发展。经济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中国民办教育,也是第一次以产品化和服务化的形态登上了历史舞台。我们很多民办教育机构,都是民营经济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也进入迅速成长的过程。


早期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民办高校,包括民办培训机构都是在这个时间点起来的。而且是以一个非常合理合法的产品化、服务化形态在市场上取得合理的回报。


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产品化的阶段。从80年代一直延伸到2000年,经历了20年高速的增长。在这个时间点诞生的最典型机构就是今天依然是行业翘楚的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现在已然成为美国非常好的一个上市公司。这是中国教育产业第一个发展阶段,它是野蛮增长的20年。


第二个阶段,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又经历了第二次高峰。这个高峰伴随着中国民办教育和资本的结合,然后产生这样一个我们称之为证券化的浪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东方和好未来,当时投资这两家机构的国际资本也是现在大名鼎鼎的老虎基金。他们当时在中国寻找很多的投资机会,而在教育领域里面就看好这些全国性的教育培训连锁机构,所以投资了新东方,后来又投资了好未来。并且在资本推动之下,他们开始尝试美国的上市之路。


在初次教育证券化过程中,两极分化是非常严重的。一些没有政策限制的教育培训机构就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上的优势,成为了先驱者,登上了美国的资本市场;但是也有一些由于政策的限制和其他的一些弊端,最后没有正确的或者正常走上资本道路的一些教育机构就倒在了前面,成为了先烈。这个是二者之间的一个鲜明的对比。


到现在为止,像新东方和好未来这两个巨头纷纷超过了200亿美元的市值,甚至最高峰的时候,好未来的市值达到了350亿美元。最近股市不断下跌的达内教育集团,还有比如说已经退市或者私有化的其他企业,像安博、弘成软件和中国教育集团等。他们发现上市之后,表现并不是特别理想,原因是美国资本市场还是非常成熟。资本是非常认可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具有内生式增长能力的机构,像好未来和新东方就会长期受到追捧。


第三个阶段,在初次证券化尝试之后,行业继续向前发展,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再次高起是2013年和2014年,这一波浪潮叫做教育模式化阶段。在这个时间点,产生了很多新兴技术。这个新兴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包括智能手机等可以和教育进行全新的结合,然后就产生了很多新的模式。


以往都是以线下为主,但是到了这个阶段,互联网教育风起云涌,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教育,成为了新的模式。我写的第一本书《无边界:互联网+教育》,也是在2014年开始写作的。


在13年、14年甚至15年,所有教育机构都愿意尝试教育+互联网,所有资本也愿意投入一些互联网教育的企业,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产生了很多新兴的模式,像直播、录播,包括拍照答疑题库类的互联网教育企业等等,我们称之为模式化阶段。就是在这个阶段,大量新兴模式开始产生。


早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教育就已经有雏形,只不过非常原始,比如像四中网校、101网校,至今依然存在。但我们一般称2013年为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元年,移动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整个行业又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但是这一波浪潮其实是伴随着泡沫的,因为在这个时间点有大量的资本进入到产业,投资相对比较盲目,热钱相对比较多。但是投资以后,会发现很多互联网教育其实并没有摸索出特别成型、成熟的盈利模式,所以很快就有一批企业倒掉了。


曾经也有行业先行者,比如说梯子网、那好网等等这样一批互联网教育企业,如果拿到今天来看是非常不错的模式,但是在当时有点为时过早,后来也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就倒闭掉了。所以模式化阶段有很多互联网教育企业走了下坡路,但是教育产业的热度并没有随着这次泡沫的破裂而破裂掉,恰恰相反,整个行业的热度有增无减。原因是因为《民办教育促进法》这个期间频繁修订,尤其是到了2016年第三次修订之后,明确规定了一个分类管理的条款。


所谓分类管理就是教育产业除了小学和初中学历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之外,必须得是非盈利性的。除此之外其他的教育细分领域,都可以成为盈利性的教育机构,比如像民办高中、民办高校,民办职业院校等。而民办培训机构完全可以以盈利企业形态进行经营,其实也就意味着在大多数教育产业赛道里,资本化的路径被扫清了,没有任何障碍。所以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情,涌入到这个赛道里,产生了很多产业的并购基金,也出现了大量教育类的上市企业,像去美国上市的海亮教育、博士乐,在港股的枫叶教育集团。2015年、2016年前后,教育产业化真正达到了一个产业的巅峰。


我们国家对教育证券化这个事情非常谨慎。教育产业有很多的社会属性,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不能特别急功近利,更不能以盈利赚钱为唯一的目标。所以出台的很多规范性的政策,从长远来讲,对于行业的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利的。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之下,资本开始变得更加冷静,更愿意看一些相对受政策影响比较小的,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尤其是一些偏在线化的企业,它产生了这样一个明显的影响。


2018年下半年,整个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相对低谷的时期,但是我认为也并不是说整个产业就降至一个冰点。从2018年下半年到未来,我个人认为它要进入一个新常态的发展。所谓新常态,就是整个产业会更加理性,更加规范化,资本也会更加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和常态进行投资。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一个平稳的推动。


在新常态之下,整个产业呈现了一个特点,就是会更加理性,更加多元,更加规范,更加垂直化的发展。与此同时,跟科技的结合,跟资本的结合,也会更加密切。以后在教育产业的未来,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潜在的趋势,就是这样一些关键词。大家也会以更加平常的心态来面对这样一个现状。


结合今年的疫情,很多不太规范的,实力不是那么强的一些中小机构,可能纷纷倒闭了,没有办法能够支撑未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一些本来实力就很强的,规模比较大的民办培训机构或者一些在线教育企业,或者民办教育集团,依然能够生存的不错,或者他们能够比较有效的抵御这样一些风险,这正是一个行业不断规范化的过程。大浪淘沙,淘汰掉那些不太理想的企业,剩下一些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


另外一个变化,随着疫情的发展,很多机构也意识到必须把一些业态转移到线上,去抵御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所以跟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结合度会更加紧密。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格外青睐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种在线化会变成未来新常态,尤其是有线上线下结合能力的企业,会成为一种主流。


震荡上行之后,未来会逐渐趋于平稳,这是教育产业宏观的概览。


第二点思考,“纵横捭阖”


为什么说纵横捭阖呢?刚才我们分析了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它是不断震荡上行,现阶段我们处于一个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教育和资本的结合,教育和科技的结合日益频繁、日益紧密,它所呈现的形态就是行业集中度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了。


这种集中会从三个方向、三个维度进行集中。


第一,纵向产业链的整合,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教育集团,它会通过投资、并购这样一些布局去延伸整个产业链。比如说好未来的教育生态型企业,它会从K12赛道延伸到学前,延伸到职业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它是把年龄做了一个延伸。它也可能会从做内容的一个企业,然后延伸到做技术,做平台的一个大的生态型企业,会做纵向的整合。


第二,像左图表格里面列举的部分上市企业,他们利用资本先行的优势,通过收购和整合,把资金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个就属于一种横向扩张。尤其以民办高校集团为主,像新高教、民生和中教控股等,都是比较大的高等教育集团。他们在全国的收购、并购一直进行的如火如荼,原因很简单,他们只要能够收购一家高校,从学员数量来讲,就可能会增加好几千甚至上万,整个收入规模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资本市场上,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提振。而且有效的,可以被并购的高校标的其实还是非常稀缺的,收一家就少一家,所以大家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就愿意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法,不断扩张自己的规模。所以他们走的路径是一个横向扩张的方法。

2.jpg


第三,做跨界整合、跨界连接,或者异业合作。这种斜向异业合作和整合往往发生在一些不同业态里面。近些年很多上市公司由于原有的主业表现不佳,他们就通过资产的充足或者收购这样一些方法进入到教育产业当中去。


教育产业有几个比较明显优势,一是现金流特别好,二是利润率比较高。这是很多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比如说地产行业,利润率能达到10%可能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教育行业,有很多教培机构利润率能够高达20%、30%甚至更高,这时候就不免引起很多异业产业集团的垂涎。


有很多跨界者进入到教育产业,并且进行一种异业整合,由此产生了很多新的化学反应。因为教育产业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跟很多行业都可以形成连接,比如说教育+地产就产生了教育综合体这样新的形态,教育+旅游就可以像游学、营地教育这样新的教育场景。教育+出版可以产生新的教育IP等等。总而言之,教育跟很多产业都可以联结在一起。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比如说教育和IT可以跨界整合教育产业和ICT领域的,像我们拼图资本就投资过一个泰克教育,泰克教育跟华为深度合作,帮助华为培养人才。它其实是一个职业教育领域的机构,但是它其实跨界和华为的产业资源可以联结在一起,很多地方政府也愿意找这样的机构合作,从而引入产业资源。还比如说像医疗领域,医疗领域的职业教育就可以把大的教育产业和大的医疗产业进行整合。这也是一种跨界的异业合作。


总结来看,教育产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进行整合和连接。有纵向的,有横向的,还有跨界的。今天我们思考教育产业的创业和投资,都需要站在这样一个坐标系上去思考我们的定位到底在哪里。我们是横向的进行整合,还是被整合,还是纵向的一种产业连接,或者是说有一些异业合作,这样才能寻求我们的定位,找到我们最佳的定位。


第三点思考,大浪淘沙


所谓大浪淘沙是指整个教育产业在一个不断被洗涤,不断被淘洗的过程。我们淘汰掉很多表现不佳的企业,但是也沉淀了很多像金子一般的优质企业。这也是为什么我在2017年写《浪淘沙:教育+金融》这本书的一个原因。以《浪淘沙》为名,我觉得整个教育产业的投融资和创业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2019年说是“资本寒冬”,2018年也说“资本寒冬”,今年更是一种“资本寒冬”。但是无论在什么样恶劣的资本环境之下,我们都能不断听到有一些教育机构融资了很多的投资金额,比如说像今年,依然有像猿题库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所以并不是说资本市场上没有钱,也并不是说教育机构、投资机构就不进入到教育产业这个领域,恰恰相反,他们依然会高度看好教育产业的长期发展。但是投资的方向上,可能会更多的集中在一些头部优质的教育机构。随着今年疫情的影响和变化,也更多的会集中一些在线大型教育机构里面,因为这些教育机构抗风险能力更强,可规模化的效益更强,以及它受机遇和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屏蔽性可能更强。

3.jpg


大家看表里面,很多头部机构,像“掌上1对1”、“VIPKID”、“达达”,都是在线教育的翘楚。他们都是通过在线的方法把优质资源传播到更多的地方,解决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这两件事情,他们的融资在近些年始终是源源不断。当然这些企业也有相应的一些弱点,比如说现在在盈利模式方面不太成熟,大家需要砸钱、砸广告,不断扩张市场的规模,未来寻找一个基点,在这个基点把变现这个事情能够实现。但是在目前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还是相对来说少数。


其中比较好的像在线教育企业里面的“跟谁学”,它通过在线一对多大班的模式确实是跑通了盈利。前一段时间最高峰的时候也达到了100亿美元的市值,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还有很多非上市企业其是在路上,他们也是不断摸索,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寻找自己的盈利路径。


简单来讲,我们在2020年疫情过后以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会看到行业的集中度、行业的马太效应会不断增强。这里面我们寻找投资的机会也是更多会在头部效应里面去寻找相应的一些点。


第四点思考,连接共生


在这样一个大浪淘沙的环境之下,对于创业者来讲,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来讲,该如何去生存和发展,该如何去融资?在这个产业的环境背景之下,在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之下,很多头部机构自然不用太担心,它有资本的青睐。但是中小机构还是需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否则很难生存。所以我用右边这张矩阵给大家带来一个参考。这张矩阵图是教育+资本+产业的场景。

4.jpg


刚才我们也分享了,整个教育行业是有很多跨界、异业合作的可能性。在今天,我们尤其要思考的是如果做一个教育产品,到底可以和哪些产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到底如何和资本形成一个有效的连接。我们需要用一种共赢的心态思考自己在产业环境和资本环境下的定位,才能融到资,才能得到一个好的发展。


具体来讲,教育天然是一种内容属性的产品,无论是做K12,还是做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所谓的教育产品就是一种优质的内容,这种优质的内容会在很多场景里面发生作用。刚才我们讲,比如说跟地产的结合,跟旅游的结合,跟出版的结合,跟消费的结合,都可以有很好的融合和连接,所以这个是产业能够带来的一些作用。产业提供的是一个应用的场景,教育提供的是一个内容的本质。二者联结在一起,就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


内容和产业的结合,这个背后又必然离不开资本的推动。资本提供的是资金,这种连接需要有规模性、有成本,背后得有资本的推动。如果三者能够更加有效的联结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像我自己的基金,拼图资本就和很多产业方合作,这些产业方提供了相应的资金和应用场景,然后我们一起来投资教育好的产品。这样连接了之后,反过来用教育产品赋能给这样的产业,给他们带来重新的提振和二次增长。这是一个三方共赢,资本方、教育项目方、教育产品方以及背后的产业方,大家都实现了共赢。


比如说我们也做了很多社群,像教育投融资社群,现在有1700多个会员单位,都是行业内非常优质教育机构,我们通过这样一种社群连接形成深度沟通和交流,并且从里面挖掘优质的项目进行投资。我们也通过社群连接了很多产业方,与产业合作在一起,对产业实现反向赋能。以后不管做产业投资也好,还是做产业创业也好,都需要用一种共赢的思路,用一种赋能的方法去进行思考。


第五点思考,持续下沉


所谓的持续下沉,是我们深度挖掘三四线甚至四五线城市机会的一个趋势。因为在今天整个教育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样一个成熟阶段必然在一二线城市的机会就比较少了,但是三四线,甚至四五线城市还充满了蓝海的机遇。像一些互联网教育企业,作业帮、一起作业、作业盒子等等一些在线企业,他们有70%以上的业务已经来自于三四线、四五线的下沉市场。对于线下机构也一样,这些下沉市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像我们投资过一个机构叫环球优学。这家机构主打三四线城市,在廊坊、秦皇岛等一些城市,成绩斐然。他们在廊坊一个地区的销售额就可以达到3000万,利润还很高。充分证明这些下沉市场的机遇空间是非常大的。

7.png

对于广大教培机构来讲,现在更多的机会就是去寻求这些下沉市场。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稍微延展一下,所谓下沉市场,不一定仅仅指中国的下沉市场,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市场的视野放宽一些,放到新兴的外国市场,比如说东南亚、非洲。不是说不可能,现在很多机构已经把优质教育内容带到海外,和海外形成连接。比如说我考察过几次越南市场,就觉得非常好。越南市场特别是像20年前的中国,整个城市百废待兴,欣欣向荣,年龄结构特别年轻,充满机遇。当然这些市场也需要很多优质的内容和优质的产品,如果我们能够有效的连接这两端市场,其实还是能够发现很多机会的。


第六点思考,回归本源


什么叫回归本源?总结了几句话。第一,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教育的归教育,这就是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因为前面我们分享了,整个教育行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理性了,尤其是在近些年整个教育产业政策的变化,使得行业不再是原来野蛮式的增长,而是进入到一个全新、理性的,回归到本质的一种增长。未来什么样的教育企业能够长期存续,并且有很好的发展呢?一定是那些真正把产品、把服务做好的企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好的教育内容和好的老师、好的服务,其实就是这些。如果把这些点做好的话,这样的机构是不会倒闭的。而且还会有很好的发展。


我们看一些非常成功的企业,他们也是回归到教育本质上来。像“跟谁学”创业者陈向东老师原来是新东方的企业高管,后来自己创办了这家机构。在最开始的时候,他是做了一家平台型的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的教育内容,然后连接很多用户,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样平台型企业不是真正的教育本质。真正教育的本质还是自己提供好的产品和内容,所有他快速转型,从一个C2C平台快速转型B2C的机构,这个转型可谓成功。很快的时间内,大概用了四五年迅速成为一家上市企业,而且还获得了盈利,然后实现了100亿美元的市值,非常成功。陈向东老师总结他成功的核心就是做了教育的本质,提供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


对于行业投资人来讲,这个时间点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时间点,虽然2020年,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但是越是别人特别恐惧的时候,我们越应该擦亮眼睛寻找机遇。因为2020年底的时候,依然还能够存在的企业,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通过这样一种挑选,很容易找到优质的项目,而且估值也会非常理性。这种情况下进行投资,一定是机会非常好的。


在这样一个阶段,对于我们的创业者来讲,就需要做到几点。一是从横向扩张变成在产业链深耕,更加注重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定位;二是从非常激进的规模化成长,逐渐回归到一个稳步深耕的阶段,不要走的步伐太快,不要太急。然后也从追求所谓的“大而全”,变成追求“小而美”,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更加注重现金流,更加注重内生式的增长,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第七点思考,求简和求拙


我们把这个事情做的简单一点,更加有一些匠人精神,哪怕产品拙一点。从自然界不难看到一些规律,一些简单的东西反而是生存非常久的。从生物界到自然界到人类,到商界都是如此。生物界的单细胞生物存在接近40亿年,多细胞生物是最近5亿年才出现的,99%的物种其实已经灭绝了。像我们高等的人类,真正的现代直立人也就是近20多万年历史的周期,非常短暂。越简单的事物,生命力越持久。


在商业领域里面同样如此,像非常简单的餐饮或者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消费品,比如说我们常见的一些纸巾等刚需性的产品,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巨头企业,他们做的规模非常大。一些很复杂的商业模式所创造的企业虽然一时耀眼,但很可能短暂的繁荣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比如说共享单车,不符合商业本质逻辑的一些模式就很难存在很久。


用企业家孙陶然的一句话,商业的本质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不断的去重复,让它实现一个规模。像教育领域很多的企业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规模化的,新东方、好未来、中公教育是当前上市企业的三家巨头,他们的市值都超过千亿人民币。新东方最开始就是做语培的,好未来就是做奥数的,中公教育就是做公务员考试。这三家企业都是从一个单点进行突破,把一个简单的产品做出口碑,做到极致,然后再去进行扩张。一是规模的扩张,二是产业链的顺延,所以他们实现了自己在商业领域的成功。


最近一段日子特别受市场追捧的叫爱English这样一个产品,它做的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就是在Pad里面集成了一些英语的课件,然后通过全域分销的方法迅速进行裂变。它其实曾经一度也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但是很快找到了一个产品的定位,并且用很成功的销售模式进行了复制,所以今天它也成长为一个收入有数亿规模的大企业。


我们在教育行业也好,或者其他领域的一些创业也好,求简和求拙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而且可能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是最容易成功的一种方法。因为“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所以用柔弱来胜刚强,用简单来去取胜于繁复,有的时候少即是多,简即是繁,慢即是快。在教育里面,我觉得尤其如此,这个词也是跟大家共勉。


第八点思考,多维创新

8.jpg

我们讲了很多潮流和趋势,讲了很多连接的方法,纵横捭阖的规律,以及求简求拙的建议。最终企业要想长期发展,有所谓的二次增长的曲线,也必须在多维度上进行创新。这些创新包含了创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创新的教育内容,还有对创新技术和创新模式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里面,理念永远都是需要不断更新的,需要与时俱进。与之相对应的需要更好的教育内容,甚至可能万物皆可为教育的内容。现在有一些博物馆教育、营地教育,其实是把自然界和社会上一些公共资源都列为教育资源,用他们给孩子提供一些更加开拓事业的教育产品。这就是创新。


我们今天必须意识到教育不再是原来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模式,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都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里面。我们只有更好的拥抱这些技术,让这些技术更好的为我们所服务,才能够不断产生创新。所以技术也是需要不断的应用。


再有就是创新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产品模式、运营模式和资本模式。刚才我们通过赋能矩阵也给大家介绍了一种所谓创新融资模式的逻辑。大家记住这个公式,就是创新理念+创新内容乘以创新的技术和创新模式,就会得到我们不断持续增长的未来曲线。这是送给大家的第八点思考。


我们做一个总结,把这八个思考用几句话串联起来。


在震荡上行的大势当中,我们寻求纵横捭阖的机会,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不断连接共生,在持续下沉的市场,回归教育的本源,坚定的求简求拙,而且不断的多维创新。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资本市场50人论坛

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邮箱:contact@fushengjinke.com

电话:010-8302 0278

COPYRIGHT © 五十人资本市场论坛(深圳)有限公司 www.cm50.org.cn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7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