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法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咖直播 > 产业之法

倪光南院士:中国在网信领域的长短板是什么?

发布时间:08月03日

大咖直播.png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核心技术是创新驱动的关键。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已经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这样一个历史性交汇期。


未来以数字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升级,如何激发我们的经济潜力?数字化如何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围绕四部分内容展开

1、“新基建”是什么?

2、中国网信领域的长短板

3、信息领域的垄断性

4、“新基建”,创新的关键


  • “新基建”是什么?


“新基建”是什么?就是说我们要建设和过去传统“铁公机”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关系。


整个经济社会都在向数字化转型。下图可以看出像零售、金融、旅游、内容等行业是最早进入数字化转型的。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向数字化转型。新型基建适应了这个浪潮。

1.jpg

“新基建”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会有重大的贡献。这规模有多大呢?目前来讲,根据有关方面披露的一些情况,大概一个五年计划就有几十万亿人民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微型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还有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根据公开报道,到2025,我们下一个五年将会达到的数目——直接投资差不多10万亿,间接带动17万亿,当然这个数据都是估算的。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新基建”肯定会带动10万亿这样一个量级和规模。它的规模要比“铁公机”那个时代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大得多,对于我们国民经济社会的影响也会大得多。

2.jpg

随着“新基建”的发布、推进,国家12个部门于4月下旬,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网信委统一部署下,发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叫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这个办法意义很大,在6月份以后正式推行。


什么意义呢?办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即“关基”的运营者要求采购网络产品服务,能够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该依照本办法的实行网络安全审查。具体情况来看对那些大的国有集团影响最大,而且他们承担着整个经济社会运营的主要运作,所以这个意义是很大的。


我们相信如果按照这个办法来讲,将会对我们“新基建”的安全、网络安全有很大的保障,也会对于我们整个为承接“新基建”的各个企业、各界都会有重大的影响,大家要注意这个办法。


总书记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们也可以说,没有网络安全也就不可能有“新基建”的安全。到底它和“新基建”什么关系呢?四个字“保驾护航”,我们在安全方面进行保障。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有长远意义的一个办法。



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来之前,之前最相似的一种做法就是“自主可控测评”。网络安全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在它的必要条件里,我觉得自主可控是最关键的。信息领域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假如不是自己控制的,而是别人控制的,就是没有达到自主可控的要求,接下来随时可能发生的就是停供、停服和被监控。


针对这种情况,在这些年发展的自主可控测评,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起了一些作用。如果能够通过自主可控的测评,国产的一些芯片像申威、飞腾、龙芯、鲲鹏,还有国产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一系列的软件,我们就可以在一些重要的领域成功的应用。


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核心技术设备、软硬件从“可用”这个阶段,正向“好用”的阶段发展。自主可控测评在这方面应该起了很好的作用。


现在要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也可以吸取自主可控测评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把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审查办法更好、更快的推广起来。


去年9月份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自主可控是不是和开放创新有矛盾?总书记说的很清楚,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辩证统一。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在实践之中贯彻,把这两方面很好的统一协调起来。正像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说的,“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


无论是安全可控,还是开放创新,这两者并重也好,或者说我们要把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也好,就告诉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在网络安全这些问题上,我们思想应该是辩证的处理好这关系,这两者不矛盾。要使他们统一起来,这也考验大家的水平。


  • 中国网信领域的长短板


中国在网信领域总体技术和产业水平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们有些短板,也有些长板。所谓短板,主要是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芯片等;长板就是我们发展的比较好的,比如说互联网、5G等。


ICT是国内外通用的,全世界企业排行一般都按市值来排。下表可以看出,第一名是华为,没有上市,但是估值很高。

3.jpg


为什么高呢?我举两条:


第一,华为的业务覆盖范围比较大。就手机销量来讲,华为和苹果不相上下。但华为无论是手机,还是服务器、芯片都位居前列。思科、苹果、intel,华为的业务覆盖了这三大公司的全部或者很重要的部分。华为综合实力排在前头还是有道理的。


第二,华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很难用简单的指标来说,但是创新根本来讲是人才。如果把每个公司搞研发的科技人员拿出来比,谁第一?华为第一。华为现在有8万多科技人员,大概国外那些公司有3、4万就不错了。从华为科技创新资源来看,比这些企业都强。


这个表上的前十名来看,美国有6家上榜。中国有3家,就是华为、阿里和腾讯。韩国的三星能够排上最后一名。大体来看中国第二,美国第一,毫无疑问。韩国是不是第三?我不认为这样,因为韩国整体对三星支持很大,但是老牌的发达国家,德国、英国、法国整体比三星强,日本也非常强。所以第三名,我们比较倾向于其他的发达国家,像韩国、日本,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都算在一起,大概第三。



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出,我国网信领域技术和产业平均水平(世界第二)。因为我们有些短板,水桶原理,短板很容易给人卡脖子。两大短板,一是硬的,芯片短板,比如说中兴事件以后,短板瘫痪了。华为芯片有没有办法准入呢?美国要卡住华为的芯片产业,不让全世界给他生产、供货,会有更大的困难;二是软件,由于华为现在受到制裁,大型工业软件ANSYS,Cadence等设计软件既是设计工具,也是软件,不能用。另外操作系统,无论是桌面或者是移动,都受到了制约。大家承认有短板,需要迅速的补齐。

4.jpg


另外中国也有一些优势,在当前发展能看到我们有些长板。比如说5G,明显中国5G超过了美国,这很不容易,是我们经过多年努力的结果。在互联网方面,我们的应用也比较好。我们应该利用这些长板,更快的赶上发达国家。


  • 信息领域的垄断性


上面已经给大家交待总的形势,下面回到我们的题目强调信息技术体系。


有人问为什么要重视信息技术体系?信息领域垄断性很强。技术往往形成明显的技术体系,

比如在桌面计算机领域的Wintel体系:Windows OS + x86 CPU;在移动终端领域的AA体系:Android OS + ARM CPU。还有很多体系,像北斗体系、GPS体系、卫星导航体系等。


信息领域的体系比较明显,垄断性很强。反过来传统领域是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不太一样,大体来看,传统领域的垄断性在技术体系的表现没有那么明显。比如说汽车,有没有像信息技术的wintel呢?没有。无论是奔驰,还是宝马,大众,丰田、本田等,都是可以在市场中进行竞争的。没有像信息技术一个体系,80%、90%的市场都占了。这是我们信息领域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我们网信领域,对于网络安全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体系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看一个产品性价比如何,往往首先你会关注你是哪个体系。假如我们现在要搞一个卫星导航方面,设计一个招标,比如说一个设备,一个系统。你首先第一条是什么?你用北斗系统还是GPS系统。这是很明显的,信息系统技术倾向性非常强。


由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信息技术的时候会发现,技术体系往往已经形成,并且垄断了市场。我们不外乎有三种选择:


① 在现有体系下发展。如果不受制于人可以继续使用。


② 构建我们自己安全可控的体系。目前还不多,它的范例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样做开始时费钱费力,但最终可以打破垄断,一劳永逸。北斗的成功,说明中国是能够构建自己技术体系的,尤其是在新兴领域。


③ 先在现有体系下发展,由于安全的需要,然后逐步用安全可控的体系替代。案例是当前在桌面计算机领域,我们正从重要应用领域开始,逐步用安全可控的技术体系替代Wintel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将会越来越多。会有一个共存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步替代的过程。


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历史使命,需要若干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正像总书记在2016年所指出的,要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大体上的困难,我下面列了三条难点:


① 需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信息技术体系是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的,而它们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依靠自主创新予以突破。


② 构建技术体系及其相应的生态系统必须打破垄断,为此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经历较长的时间。这里市场将起关键作用,必须“加大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


③ 技术体系的更换牵涉到复杂的利益、习惯、观念等等问题,难度很大且存在着失败的风险。


下面简单说说大家要有信心,可做的事情。比如说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很重要的就是桌面体系。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国产的计算机体系替代wintel体系。国产体系就是基于开源的Linux的操作系统和国产的CPU,通过自主可控测评的,像申威、飞腾,还有龙芯,这一系列的国产CPU组合的一个系统。这个体系对象就要替代wintel体系,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按照工信部的说法,我们现在处在哪个阶段呢?这个图表显示,已经过了“不可用”的阶段。刚开始“不可用”,现在“可用”,特别是像我们办公,应该没问题。“好用”还差一点,这个看什么应用领域。我们正在从“可用”向“好用”发展,我们希望尽快加速这个过程。

5.jpg


华为在之前开了鲲鹏生态系统发展的一个交流会。鲲鹏作为华为公司面向计算机算力的服务器芯片,应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中国架构分布式数据库处理下、支持下,我们的鲲鹏结构的算力,已经超过外国小型机和intelX86服务器中提供的,具体的性价比还得详细比较。

6.jpg

12鲲鹏和intelX86比,两者的能力相当接近。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因为鲲鹏是用ARM架构,ARM架构最早是移动出来的,所以算力方面本来是ARM的弱项,功耗是ARM的强项,现在我们全力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和X86可以比,能耗方面已经比X86要好很多。


鲲鹏的数据目前组成这样一个集群,大规模的数据库系统,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一些重要领域,无论是金融、通信、能源,还有交通,应该是很有价值的,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新基建”的采用。


  • “新基建”,创新的关键


按照人才第一、创新第一,对数字经济也好,对“新基建”也好,这是我们的优势。人才是当前中国在科技竞争之中最大的优势。


将来中国的人口红利不如说是工程师红利。我们可以看到几方面的对比,以下图表就是中国、美国的工程师、科学家人数对比,中国的数量已经比美国大了。研究人员的当量,我们把它用国际通用的规则折合,也是中国比美国强,所以我们有人才优势。

7.jpg


研发的投入,美国始终第一。中国原来很低,现在已经是第二名了,超过了日本。可以看出,美国第一,中国第二,日本第三。

8.jpg


归纳和创新相关、科技创新相关的,现在的排名是美国第一,中国第二,日本第三。以综合人员、研发投入、专利排名,中国仅次于美国。所以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引用甲骨文创始人Larry Ellison的采访。他其实看得很清楚,他认为中国对它威胁最大的就是因为中国有比美国更多的工程师,如果说中国要超过他,还是靠中国有很多非常有天赋的工程师。所以有可能我们会从人才优势达到科技方面的赶超。

9.jpg


下面我们讲一下软件。中国历来有一个说法,在业界很普遍,重硬轻软,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都说“软件定义世界”,就反映软件的重要性,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国外的潮流是什么呢?有一种时髦的概念,就是不管做什么,只要是个软件公司,那就意味着你是走在前头的,转型做的很好。软件在信息领域的比重会越来越高,科技人员比重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一般趋势、一般规律。


在中国这样一个条件之下,软件的发展其实是非常好的。软件销售总额,电子部的统计数据2000年是560亿人民币,2019年是71768亿。19年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共增长了128倍,这个是相当惊人的。因为产业规模也很大,已经到了千万亿。

10.jpg


这客观反映了中国的软件发展是非常好的。这是靠我们的软件人员,靠我们的市场,有没有靠投资?对不起,没靠投资。有的相关部门,可能这些年平均下来一年投入可能不到1亿,我们国家出面的财政支持实际支持软件的太少,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为什么我们对软件发展有很大的期望?如果我们能够转变好观念,突破“重硬轻软”,还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些概念,我们应该能够做的更好。当初华大九天起步的时候是在1988年,为什么做呢?因为当时巴统对中国是实施禁运的,我们拿不到EDA软件,就是集成电路设计工艺这些软件。所以国家决定搞熊猫系统,开发自己国产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EDA软件。后来我们到94年下降了。为什么呢?因为94年巴黎统筹会取消了对中国的禁运,取消禁运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呢?就很难说了。取消禁运以后,有关方面就觉得既然不禁运,说明这些软件,在市场上就可以买到,所以没人再去支持华大他们做国产的EDA。

11.jpg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一直到最近,中兴、华为事件以后,国内普遍大家都觉得必须做好EDA,必须把这个抓上去,所以华大九天又继续发展。其他很多地方都在投EDA软件,很多家都在做。


现在EDA软件还是一个很大的短板。这个短板是我们没有钱,没有市场,没人?都不是,而是我们过去的观念,“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如果没这个观念,我们一直支持下去,从熊猫系统投入,88年到现在,我相信我们会有很好的成功,很可能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也能站住,但是现在我们要把一二十年的空缺填补回来,这是我们自己的观念造成。


最后,请大家放心,这是我们历史犯过的错误,今后应该不会再犯了。工信部发言人说,我们将要实施国家软件重大工程,大致两方面。一是基础软件方面,我们将会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比如说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我想国家会通过软件重大工程、软件基金之类的支持。二是云计算,云计算是未来的方向,我们也会在这方面希望更好的发展。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资本市场50人论坛

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邮箱:contact@fushengjinke.com

电话:010-8302 0278

COPYRIGHT © 五十人资本市场论坛(深圳)有限公司 www.cm50.org.cn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7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