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之势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咖直播 > 宏观之势

2020年两会精神与经济政策解析(上)

发布时间:08月07日

大咖直播.png

有人用“短与长”这样一对关键词来形容今年的两会。“短”是因为此次两会召开时间只有短短8天;不到1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的;这份年度总纲也将面临后续最“短”的贯彻落实时间。


而在各项经济政策出炉的背后,谋划依然是长远的,包括66年磨一剑的《民法典》等,都将深远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


“无和有”这对关键词也能部分反映我们全国两会的特点。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另一方面“有”的是什么?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失业率保持6%左右的目标,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参照。


此外,我们也看到两会中有一些经济政策的数字非常值得关注。比如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这两个1万亿元也将深远的影响今后的经济运行。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面对压力和挑战,两会重要的经济决策将如何发挥作用?如何“保民生,保就业”,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如何解读今年两会种种变化?

1

两会特点与重要经济政策的解读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


政府工作报告经修改以后,5月2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11000字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谈去年的工作,回顾2019年;第二部分谈疫情防控;第三部分谈2020年的主要工作以及政策取向。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时和势,总书记认为要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不为浮云遮望眼、越是艰险越向前”。


很多人以为这次经过“百年未有之疫情”,再加上美方的一些遏制打压,中国经济就不行了,或者不够辩证,只看到一个方面,刻舟求剑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我们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的问题所带来的困难,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明晰的廓清了一个方向,就是“不为浮云遮望眼、越是艰险越向前”。


首先我们有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完整的配套能力。1亿多市场主体,1.7亿多各类人才,还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和14亿人口这样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这不是其他经济体所能比较的。尽管我们面临险阻重重,但是我们有深厚的底气,有坚定的支撑,同时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特点没有改变。因此,我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像一个健壮的青年或者青壮年发生一次感冒,或者得了一场小病,并没有改变我们这个机体,我们仍然很强壮,跑马拉松可能仍然没什么问题。


所谓最重要的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六稳”稳的是发展大局,稳的是经济基本盘;而保是保底线,保我们现在包括民生。包括就业,市场主体,只有把这些保住了,才能牢牢的把握住经济基本盘和发展主动权。


2019年有很多的重点亮点,可以用“十分不易,成之维艰”来概括。有很多的亮点,包括GDP接近100万亿,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调查失业率5.3%以下。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民生进一步改善等。


疫情防控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重大的一个亮点,用了一句温暖的话,“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来形容。


今年遇到的问题,既有经济下行的压力,又有美方全面的遏制、打压,还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保证基本生活,可以说是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总体上稳住了经济社会的基本盘。也表明了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巨大的潜能。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定下经济增速的目标,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官方解读,我的看法就有4点。


1、巨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如果定高了,可能我们无法应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后果。如果定低了,不利于鼓信心。


2、经济衰退是定局,世界各经济体大约都是负数。我个人认为今年经济增速大约在3%到4%之间,或者说3.2%左右。要用规模性政策来对冲现在疫情的影响,对冲不确定性。


3、要跟明年、后年相对增长率结合起来。今年3%左右,跟明年平均起来大约5%,这也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率。


4、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如果出现中小微企业活不下去,就业出现了重大社会问题。用改革开放的办法,通过“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积极财政政策,将近10万亿。3.76亿赤字率,1万亿的特别国债,3.7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还有一个就是固定资产收益划入预算,再加上社保基金结转划入。我总认为10万亿大体上是GDP的10%,总理在答记者问上说了要“放水养鱼”,我认为这个水量是够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积极有为,同时要大力提质增效。提质增效总结了四句话,把该减的税减下去,把该降的费降到位,把该压的支出压到底,把资金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因为只有政府过紧日子,才能换取市场主体和老百姓过好日子。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策,政府如果没有非常之策,那么就不可能解决就业问题、民生问题。政府不压减支出,不改变以往的支出固化格局,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


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亮点,就是投资在“两新一重”上。什么概念呢?之前各方舆论、媒体包括研究者都提到所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发挥它应有效果,尽快形成资本,包括扩大一些项目,地方专项债要扩大规模,优化投向结构。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两新一重”,就是重点支持促消费民生,同时促消费惠民生。又增加发展后劲的“两新一重”,第一个“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其实就是城市化。比如说现在的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管网,包括县城的一些公共设施等等。“重”就是指补短板、强弱项,我们以往这些重大工程建设,包括交通水利,城市中的轨道交通,还有城际之间的高速公路等。


“两新一重”要优选,资金跟着项目走,而不能项目跟着资金走。要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花钱必见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必问责。


2

中国经济形势与两会经济政策

京东集团副总裁沈建光


中国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包括电商、物流,甚至包括AI大数据的应用,5G等。在疫情期间,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也装了5G,对于远程医疗,包括京东在当地的无人运输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实验和帮助。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中国经济在全球面临巨大的衰退下,以及逆全球化的浪潮中,依然有非常多的亮点。这里面的数字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大部分地方债、专项债这些资金都要投到“新基建”、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两新一重”方面,对实体经济拉动作用比往年要大的多。相反,如果发的债去做土地储备,其实对GDP拉动作用机会是没有的。但是用到“新基建”上面,用到基础设施上面,它拉动的乘数效应是非常大的。财政政策不光是预留了很多财政空间,它的用途上更加注重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也是非常宽松的,今年广义货币增速要高于名义GDP增速,要高于往年。1到4月份我们广义货币增速已经达到11%,这是过去4年的新高,新增贷款1到4月份也达到了8.7万亿,这个也是历史新高。


整个来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相对积极的,这为我们今年整个保持达到社会目标,比如说900万人新增就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新基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我的理解很大程度是数字革命的一些基础设施,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很多人把“新基建”概括成七大类,包括5G、特高压、轨道交通,也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发改委把它总结成三类,一是新型通信技术,像5G等方面;二是传统的变成智能化的,比如说高铁方面的建设,城轨建设;三是技术基础设施,像人工智能、大数据。


总体比往年新增的投资达到1.5万亿到2万亿,对经济有很明显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在下半年。如果从广义“新基建”定义,还包括了传统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或者传统的机械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这也是“新基建”的一个重要含义。


在疫情期间,京东一季度销售增长20%多一点,而全国一季度整个零售总额下降非常多,在10%以上,所以这个对比就非常明显。在疫情之后,这一波线上经济的发展会掀起一波浪潮。很多企业包括服务企业,工业企业,物流行业,如果没有数字化的改造,面对冲击就会措手不及。


数字化的改造催生了新一代的技术,很多企业、商店包括饭店开始线上线下打通,变成数字一体化。还催生了很多新业态,包括电商直播、直播带货。这些其实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现在是一个风口,目前看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


这对数字化企业,包括数字科技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对我们整个企业服务市场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新基建”现在的潜力非常好。前段时间腾讯宣布要用5000亿人民币在今后5年对“新基建”进行投资。而京东也会大量投入在“新基建”里面。


财政资金可以用在消费市场上,消费的资金需求也是非常大的。现在人均收入3万,有6亿居民人均收入相对比较低,才1000元1个月。特别在疫情期间,有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就业变成一个“保就业”,这是一个重中之重。


全世界在这次疫情当中,也尝试着发钱,美国、香港直接发钱给老百姓。但是在香港,很多调查发现,居民拿到钱,比如说中等收入以上的居民拿到钱,大部分是用来储蓄了,没有把政府发的钱用来消费,支持经济、刺激经济。美国很多调查发现,一些人拿到钱去炒股票了,占比例很大。如果你给钱,它的用途是没办法掌控的,但是发了消费券,它的用途只有消费,而且有一个期限,必须在一个月、一个季度内消费完,1块钱拉动3块钱的消费。接下来很多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确实可能加大消费券的投放力度,进行促进消费。


“两新一重”方面财政的需要是非常大的,而且投出去的用途,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新基建”代表未来全球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就是数字经济。数字基建在5G方面,中国已经领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湖北武汉的京东运货一直没有中断过,一千多个快递小哥在武汉还是能保持非常及时、快速的,甚至包括医疗设备的运输。全国12小时达,没有受影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特别是中西部低收入地区,现在我们看到电商也在积极的努力。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逆向对供应链进行影响,从消费端直接影响到生产端。


在逆全球化的阶段,现在中国还是高举全球化大旗,非常难能可贵。不光对中国自己下一阶段的经济会更加有活力,也可以促进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包容开放的体系建立,创造条件。


在17年、18年、19年,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海外投资中国的金额没有下降,而且略有上升。在去美国投资、欧洲投资,都下降20%、30%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能保持稳定和增长,是难能可贵的。


两会所传递的,一方面“六保”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对老百姓就业、民生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对今后未来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布局。数字经济从电商、物流各方面为下一个十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的基础。同时还高举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逆全球化情况下,不光是中国可以增加经济活力,而且为全球化做出了贡献。


3

疫情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与应对政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


在两会期间,总书记讲到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期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当前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界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流行同步交织,使我们的国际贸易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推进。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第一,乐观主义的情形来看,世界经济可能会呈现出V形。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是-3,明年将会反弹到5.8。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也就是正的1.2和正的9.2。这种预测基本上建立在新冠可以在短期内按住。


第二,悲观预测来看,如果疫情反复,金融脆弱性的国家会发生债务危机。如果世界上大国之间发生政治、经济冲突,甚至再次发生贸易摩擦、贸易战。这种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事件如果同步交织,世界经济很可能出现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大萧条的情景。


根据WTO预测,今年世界贸易降幅有可能达到13%到32%,悲观一点1/3的贸易机会没了。而且WTO预测,受疫情打击最大的是亚洲和北美的出口贸易。新冠疫情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病毒,它打击参与全球化最深、国际工序分工程度最深、技术复杂性最高的产业,能够做到零库存和及时供货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这次疫情中间都受到了重创。我们可以看到像电子类和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等等,这些贸易机会的缩水最为严重。


今年前4个月按照人民币计价,我们国家进出口同步下降4.9%,其中出口下降是6.4,进口下降是3.2。如果按照美元计价,进出口跌幅是7.5,出口下降9%,进口下降了5.9。今年前4个月,一般贸易下降4.9,占整个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是59.8。东盟在今年前4个月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中国同东盟今年前4个月贸易增长了5.7,所占比重是14.9。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对“一带一路”进出口,今年前4个月是正增长0.9,所占比重是30.4。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我们民营企业进出口今年前4个月也是保持了正增长,所占比重达到43.2。


从这个角度来讲,一方面国际贸易受到了新冠疫情和各种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的重创;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这些问题的冲击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正在发生深刻的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和新旧模式转换的一个转折点上。


联合国贸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的FDI同步跌幅将达到30%到40%,是非常深的。其中像能源、航空、汽车、制造等都受到了重创。今年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是2160亿人民币,同比跌幅是10.8,应当讲受打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细分来看,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是15.5,占服务业的比重是29.9。其中像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增幅都是28.5、62.4、95。


现在一个方面就是新冠疫情对全球投资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跌幅达到了两位数。另外一个方面,过去前30年,我们制造业引资、实际使用外资占比70%以上。但是现在可以看到服务业占比上升70%以上,而且高技术服务业仍然能够保持两位数15.5%的增长。


现在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从今年前5个月数据来看,头部外贸企业、外资外贸企业和中小微的外贸企业,他们的发展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冲击和影响。其中外资外贸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成本上升、人力资源困难、市场萎缩、融资难、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些问题加上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到这些外资外贸企业经营遇到一定的困难。


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可喜的情况,比如说广东的佛山。广东佛山的外贸主要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和草根企业为主,是一个比较市场化的地方。今年前4个月它的外贸增长率保持了正0.5的增长,而广东全省是-9.8%增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佛山今年前4个月市场采购贸易增长了3.5倍,一般贸易下降了15%。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佛山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草根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支撑了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进行的贸易方式。


这次疫情引起贸易投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第一个影响,逆全球化系统风险明显上升。我把全球化分成上半场和下半场。全球化的上半场有三个推动力,一是开放驱动,一是市场化驱动,一是创新驱动。在这三个驱动力的驱动下,全球化上半场往往是目前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从历史的数据可以看到,全球化如果进入下半场,风险明显上升,也就是货币危机、银行危机、经济危机高频率的发生。


从目前看,我们贸易的背景全球化确实到了下半场。在2008年之前,全球贸易增长率是全球经济增长率的1.5到2倍。去年只有0.4倍,今年还能达到0.4倍吗?贸易还是引擎吗?已经不是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的疫情从供需两端冲击了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可以期待下一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会转向自主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会转向政策逆向化的趋势,以及产业供应链和供应链很可能越来越趋于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


第二个影响,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价值链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有三点:


第一,安全的重要性明显上升,也就是说对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效率。高技术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位置。


第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工艺的步伐是明显加快,这就要求加快转化东亚生产方式、东亚需求结构和东亚的合理布置。


第三,全球趋势看,政府与市场关系可能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都会摆向国家干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外贸的发展环境一个方面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风险明显高于机遇。另一方面,危和机同生并存,核心看我们如何跨越危机,转危为安。


第三个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从两会透露我们应该怎么办,2020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经常把2020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叫新时代。过去40年的这一页可能会翻过去,外贸企业无论过去有多辉煌,无论创造过什么奇迹,都要归零,从零点重新出发。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次两会可以看到,新时代第二个百年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它对外贸提出的新要求,就是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是说大国历来是内需为本,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就是说大国总是内部差异、回旋余地大,发展的空间大,因此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次两会确实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且要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进程的新优势。国内的大循环既包括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包括东亚生产网络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可以看到,东亚的疫情最早趋于稳定,东亚的生产网络最早防疫抗疫趋于稳定,我们物流、商流、人流最早进行畅通。我们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最早开始出现成效。


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三个问题。


一是原来东亚生产网络市场需求是在欧美,现在欧美仍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冲击下。这种情况,它的市场需求明显萎缩,没订单怎么办?那就会涉及到中国要率先和东亚生产网络的新集体一道,尤其是中日韩一道扩大我们的区域内需求。


二是东亚市场网络过去给世界提供制造和人力资源,这次疫情会发现,很多关键的零器件、元器件、原料和设备是来自于欧美。当欧美产业链、供应链发生中断和断链、断供的时候,我们东亚生产网络的恢复就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下一步就是中国要率先和东亚经济体全面启动备胎计划,怎么能够在疫情冲击,在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原料和设备断供的情况下,解决本地供应的问题。就包括科学合作、技术合作、城市群合作和产业方面的合作。


三是东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大力推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自由和数据跨境便捷流动等等,这些方面东亚地区的合作。这样就涉及到我们不仅要继续扩大商品要素流动性的开发,而且要加快规则、制度性开放,就是推动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现代化,我们叫双轮驱动。


这次两会明确提出要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从外贸来讲怎么能够走向创新驱动,绿色成为普遍形式,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外贸高质量发展。这个方面核心的问题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科学提出创新进步动力问题。外贸企业、外贸部门和外贸领域怎么能够从体制机制和创新效率上面化解科技脱钩的风险。


第二,怎么解决我们的规则规制管理和法制现代化的动力问题,优化我们的发展环境。


第三,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全球高端体系对接,并且解决我们创新驱动的动力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外贸确实在一个新起点上。下一步我们的外贸真是跟过去40年将会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发展。


从国家的政策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从“稳外资”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政策着力点。


第一,进一步扩大开放。


第二,建好开放平台,尤其是自由贸易实验区、自由贸易港。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


这都是我们下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中间要着力的。而中国营商环境进步很大,我们在全球排名从2017年的78位上升到2019年的31位。但是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的10个指标中间有4个指标是我们的短板。一是信贷,获得信贷在全球排80位;二是纳税,我们财政税收在全球排105位;三是跨境贸易,40年来我们不断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四是处理破产。


过去即使像北京、上海这样最好营商环境的地方,跨境贸易仍然在全球排在中后位。因此,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要考虑如何用法制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方式来推动我们的进步。


稳定外贸方面也是三个着力点。一是帮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难关;二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三是培育外贸企业新模式。相信两会以后,国家在投资环境、外贸环境的改善,将会取得明显的效果。一个中心词,还是高质量发展,还是创新驱动,用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和智慧城市,努力的使我们的外贸部门上台阶。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资本市场50人论坛

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邮箱:contact@fushengjinke.com

电话:010-8302 0278

COPYRIGHT © 五十人资本市场论坛(深圳)有限公司 www.cm50.org.cn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0721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