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直播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什么是资产管理?按照我的理解,其实就是8个字——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它和银行的区别在于银行是拿自己的资本金承担存款的兑付义务,而资管就是我“受你之托,代你理财”,投资的结果要投资者自己承担。通俗的讲,就像炒股票一样,赔了就得认。大家听到刚性兑付不是挺好吗?但是这样一个刚性兑付是牺牲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为代价。比如说银行,在表外再搞一个刚性兑付理财资金池,实际上是放大了自己的经营杠杆。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上文介绍了银行业以及信托业的基本情况,本文继续往下介绍其他资管行业的一些情况和业务模式。 第三,基金公司。 一个基金公司实际上现在是三块业务,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这是第一个概念,基金公司不只是做公募,还可以做私募。私募可以从专户做,也可以通过子公司做。 我们所熟知的公募资金就是炒股票的,但是实际上这些年基金行业规模的膨胀主要靠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是什么?比如说余额宝,最早对接的天弘基金,再后来开放了。由于货币基金规模的膨胀,推动了这个行业规模的增长。 我给大家说一个数据,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的混合基金,两块加起来已经10年没有增长了。货币基金具有很强的影子银行特征,为什么这些年能够很快的发展起来,是因为和互联网平台结合,创新的搞了一个T+0垫资赎回。也就是说我们买了基金赎回的时候,余额宝秒级到账,并不是真正赎回,而是银行或者其他机构垫资了。等到第二天清算回来的时候,再把这个钱还回去。现在监管就认为这块风险也很大,开始限制。比如说余额宝,要秒级到账的货基规模是受限制的,赎回更大的规模必须等到第二天。同时,垫资只能让银行来做。现在监管不是希望货基继续膨胀的更快,而是希望它的规模适度有压缩。希望它从一个摊余成本法的估值到一个净值化市值法的估值。 平心而论,基金公司真的是中国最规范的资产管理机构。从1998年开始建制度体系,就是从国外引进成套的制度进来。基金公司有三个基石,通过资管新规推广到所有资管行业,一是组合投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投资者集中度要控制;二是独立托管,基金要托管在银行;三是强制信息披露。 基金行业最近在想什么,他们认为未来最应该发展的是什么东西?基金行业经常搞一些论坛。他们都在谈一个主题叫养老,希望中国未来居民养老金账户是建在基金行业,然后国家再通过一些税收的政策,鼓励大家把这个钱存在这里面,这就是美国的401K计划。大家都在呼吁,其实争夺的是国民养老金账户投资的主导权。 第四,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的资管业务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部;一种就是设立一个分公司或者子公司专门做资管。 券商资管干的业务也是三块。一是做通道,原来券商资管只能干标品,2012年券商资管新政后可以让它干非标,所以银行会给它一些通道。二是投资,有的券商资管可以理解为其实就是一个公募基金,证监会对10多家券商资管有公募基金牌照。所以一方面就是做投资,类似于基金公司;另一方面券商资管也做一些融资类的业务,最典型的就是资产证券化业务。 还有一块,券商资管同样去做融资类业务,但它跟信托、银行很不一样。因为券商做融资业务也是做资本市场相关的,比如说股票质押,就是贷款。但是股票质押过去有很多风险,它说明什么呢?一个擅长市场风险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擅长信用风险管理。 券商资管一块ABS,一块股质。还有一些就是围绕上市公司大股东资本运作,提供一些配资的业务。券商资管过去有一个产品叫大集合,现在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它必须整改,要么搞成一个私募,要么搞成公募。 相对来讲券商资管的优势,一是对资本市场更加熟悉,以及拥有研究所;二是券商资管相对来说是有腿的,有母公司强大的零售渠道支持,所以它发产品上有一些便利。现在券商的经济业务都提出要向财富管理转型,以后不仅仅提供业务,还买卖产品,成为一个更加综合的财富管理业务。 整个券商,业务就是这几块,一是自营业务,自有资金的投入;二是资管业务;三是投行业务;四是经济业务,经济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五是近些天兴起的信用业务,一些融资性的业务。 第五,期货。 接下来看期货资管,它小到只有一千多亿,在整个大资管的格局里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期货同样拿一个资管牌照,它的规模这么小?一是监管限制最严,期货只能投标品,不能投非标,所以银行的通道就不从那儿过,没通道就没得干;二是拼主动投资,和基金、券商比起来,也不在一个量级。比如券商是有自营业务的,可以练很多年。而期货相对来说没有这样一个沉淀,为什么呢?因为期货公司相当于一个期货经济公司,它没有很强的自营板块,投资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但是期货资管还是值得关注,因为它在衍生品这么一个专门的领域是有专业优势的。 第六,保险。 保险资管怎么来的呢?最早的保险公司是很混乱的,分公司收了保费都会自己投资。后来保监会说不行,全部必须集中到总公司的一个投资管理部做投资。2003年以后,最早是人保开始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管和其他资管机构不同的一点,就是它从自己的投资管理部分出来的,首要的职能是服务好自己的母公司,管好母公司给的钱。这种定位和出身,使得他们在一些业务的操作形态上跟其他资管机构也是不一样的。 保险也是可以做非标的,最早他们支持了南水北调、京沪高铁这样一些特别高大上的项目。它的业务缘起,使得保险同样是投非标,但它跟银行信托不一样,它尽量只挑全省前三名的主体,所以它特别偏好高大上主体。 再就是保险资产过去不能向个人发售,只能向机构发售。最开始向保险公司,后来是自己的股东,或者其他保险公司,再后来是其他机构投资者。前一阵子,银保监会发了一个《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办法》,影响非常大。为什么?又多了一个资管机构的产品可以向个人投资者发售。信托公司现在就面临保险资管的竞争,财富管理产生一个变局。保险资管目前2.68万亿的规模相对来说比银行信托小很多。 整个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分成两大块。一是体系内的保险资金受托投资,即股东、集团、寿险、财险、健康险的委托;再一块是第三方受托资产管理,说白了就是非股东的钱。这些分到哪些呢?一块是专户,其他的机构委托它的;还有一块,有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有公募基金牌照的,比如泰康资管内部有一个基金事业部就发公募基金。还有就是产品业务以及组合类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债权投资计划是什么?就是保险版的非标,就是保险资金,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机构资金。债权投资计划主要投资两个领域,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银保监会禁止保险资金投商业住宅,所以它只能投一些商业地产。 股权投资计划,就是保险版的PE。实践当中它又没有做成保险版的PE,因为大多数都是搞明股实债,搞成附加担保回购的条款。实际上也是一种债。而且规模很小,只有一千多亿。 资产支持计划就是保险版的ABS。我们国家的ABS除了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商协会的,证监会的,还有原来保险的资产支持计划。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是在中国保险资产业协会备案,保险资产支持计划是在中保登备案。 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基金,发行了一个产品,可以投七七八八计划,也可以投一些标品率的资产,整个保险资管业务就是这样。 有一个猜想,由于保险资管的产品可以向个人投资者发售,预计很多保险集团接下来会在财富管理市场整个打通。财富管理需要什么?保险,风险管理,接下来就是投资。还有保险也可以做一些传承,是财富传承的工具。所以保险公司可以依托自己的寿险牌照,加上资管牌照,形成对客户全方位的服务。 第七,私募基金。 从类型上可以分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二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PE、VC);还有其他类以及资产配置类。这块规模有多大?2019年末的数据是13.7万亿。 现在私募基金很难,因为备案,要拿到牌照很难。备案是两个层面,首先要备案拿一个牌照叫私募基金管理人,其次你的产品也得备案。为什么募资难呢?过去很多的钱是从银行赚出来的,现在资管新规规范了,所以募资本也许很难。再加上最早PE有一个财富效应在,尤其创业板第一批上市,有一段时间全民PE,现在大量的PE退不出来。对老百姓来说,高净值投资这个财富效应没了,投资也很难,好项目也特别难找,所以现在做私募是不容易的。 私募是非常有意思的,过去有一些私募基金实际上在干融资类、通道类的业务,现在必须干投资。我们做投资、资管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就是成为明星基金经理,希望大家都欣赏我,把所有的钱都给我。第二重境界,不希望管这么多钱了,干吗呢?做个小私募,管管朋友们的钱,追求一下事业和生活的平衡。第三重境界,不做资管只做投资了,因为自己已经足够有钱,管好自己的钱就可以了。 第八,类金融。 类金融范围很大,包括租赁、保理、小贷、担保、典当、三方财富、家办,地方MC加金交所。这类机构非常丰富多彩,而且这里面更多的是民营资本在参与。为啥民营资本参与呢?因为其他牌照都拿不到,只能拿这些牌照做,所以必然就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过去监管是证出多门,有的是地方金融办管,有的是原来商务部管。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来,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都要纳入金融监管。怎么监管呢?银保监会管不过来怎么办呢?银保监会出一个政策,更多的是让地方金融办,地方金融办现在纷纷改成地方金融监管局,而且每个省通常都要配一个懂金融的副省长、金融副省长,然后把它监管起来,守土有责。 这里面就丰富多彩了,首先我把这些类金融机构分成几类。 第一类是类信贷牌照。放贷款是需要牌照的,拿不到银行牌照怎么干呢?大家就是用租赁、保理、小贷这些牌照来干。中国租赁公司干的事情就是类贷款,它开始的模式就是售后回租。其实是通过租赁的方式集中融资。小贷过去有两个限制使得这个牌照没有火起来,首先是杠杆率,你不能对外融资,只能把你的应收、信贷资产拿去质押到银行,然后再借很少的钱出来,根本无法放贷。后来火起来是什么?就是互联网小贷+ABS,最开始阿里做消费金融,其实就是用小贷来做,它把资产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池子,这边再ABS,交易所批了一个循环购买的架构。租赁、保理、小贷,其实都是做贷款的工具。 担保、典当也是做贷款,比如说典当,你的汽车,你的房产当过了,我借给你钱。而实际上担保公司都在干的一个事情是做民间资金拆借,上面这些机构都是类信贷机构。 第二类就是三方财富,也就是卖产品。卖产品可以做的很大,比如我们所说的诺亚。但是诺亚不愿意被称为三方财富,它认为自己是财富机构。 最近几年开始兴起一个词叫家族办公室,这类机构其实就是卖产品,一开始只卖别的金融机构的产品,后来干脆自己做。一方面可以把金融机构反过来做一个通道,再一方面可以拿私募基金做。如果要做融资类的业务,就拿租金保理小贷来做,如果做投资业务,我拿私募基金来做。它其实是通过所谓三方财富,慢慢形成了一个全牌照、全产业链的机构。 三方财富过去主动接受监管的收编,都要拿一个牌照,叫基金销售牌照。这个牌照可以合理合法合规从证监会监管的基金、证券、期货、私募这些机构收到代销费。因为销售不是说你销就行了,还得收钱,但是这些金融机构是不可以随意对一个第三方公司付钱的,除非你有牌照,所以他们慢慢就拿了一个经营销售牌照。经营销售牌照现在也在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