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直播
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
陈民利 三瓜公社执行社长,半汤乡学院院长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开启关键之年。在这样一轮面向未来新的百年目标的伟大战略进程当中,我们在实践当中如何落地乡村振兴?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1、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问题
2、安徽三瓜公社的案例项目实践与分享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乡村振兴大战略中“乡村”到底是什么?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对于中国现代化来说,乡村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点应该有很多角度的思考。在我们看来,这几年三瓜公社探索实践当中,我们一直追问这样的问题:乡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中国人的根,更是中国文化的魂。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度。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常讲往上三代,我们都是来自农村。其实乡村是每个人的父母,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振兴乡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
第二个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到底振兴什么?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很多乡村年轻人来到城市打工。今天我们再回望乡村的时候,它是有人,但是这个人更多的是386199部队,更多的是老人、孩子,留守群体。中国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物产非常丰饶,但是我们回到土地去看,农产品是分散,非标准的,非商品化的。我们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因此,当它进入到市场交易的时候又面临着标准化和供给常态化的问题。乡村是中华民族文化之魂,但是文化在今天我们忽然发现它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境地。我走过很多的村落,很多有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乡村,我们发现人去村空,给人感觉非常凋敝荒凉,所以文化面临破碎,需要修复与重振。
当然乡村有绿水青山,总书记在浙江的安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乡村振兴如何用这样新的发展理念,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我们今天站在时代节点,回望乡村的时候,需要梳理这些基本的线索和认知。
第三个问题
乡村为什么要振兴?
乡村梦,中国梦,有乡村振兴才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乡村振兴是我们新的百年目标的起点。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实现脱贫攻坚,进入了全面小康;接下来未来30年,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阶段乡村是我们的主战场。同时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中国幅员广大的乡村是解决我们发展问题的大后方。它不仅是起到了劳动力蓄水池,起到了大后方的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也使得中国经济在这一轮全球化挑战当中,有更多的韧性和回旋余地。这是我们探讨今天这个话题的基本认知。
乡村应该谁来振兴,如何振兴?是留守在乡村的这些老人跟孩子,还是从城里返乡的农民工?还是科技人员、专家教授、新乡贤,还是我们的工商资本?是政府还是市场主体?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重要的系统认知和思维。
今天投入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主体应该既有政府又有村庄,有老百姓又有新农民,以及工商资本、社会各界人士、NGO等,这是主体的问题。如何振兴是方法的问题,路径的问题,系统战略的问题。今晚课题重点讨论这样两个问题。
我们提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但是乡村能否振兴实际上取决于乡村能否产生价值。这个价值包含了有形的物——产品,比如乡村文化,乡村空间,乡村美丽的绿水青山等。乡村现有的资源是破碎的、散乱的,这样一些沉寂的资源能否被活化,以及怎么被活化并产生高的价值,从而实现振兴?
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产生了很多的健康需求,休闲需求,旅居生活需求,自然教育需求等。城市的需求和乡村资源之间是否可以形成链接来匹配、融合?
一方面,这些产品、资源能否活化进城,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城市的要素资源,比如说资金、技术、人才是否能够入乡?如果这条路是通的,我们能够在城乡融合的理念下活化乡村资源,产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带动乡村的发展。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探索这条路。一方面,乡村振兴不是以村庄为节点的振兴,应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在县域经济大构架下形成镇域产业和村庄特色。只有这样,资金、人才、技术、数据、智能等要素才会入乡。同时,城市的消费需求也能够入乡,如刚才讲到的健康、休闲、旅居生活等需求。
在入乡过程中,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将乡村的资源活化。比如说乡村物产、农特产品能够通过分拣、分级、初加工、精加工等成为城市人需要的产品,并且让农民分享新的产业链所带来的附加值,以增加他的收入。这是非常典型的城乡融合,打通产业链的发展路径。
打通产业链非常重要的驱动器就是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在线交易的方式,通过信息对称,把藏在乡村的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好产品和城市的需求之间产生链接接,同时吸引城市的生产要素下乡。
安徽三瓜公社的案例项目实践与分享
三瓜公社成立于2015年9月,它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经济开发区,距离省会城市合肥50来公里。三瓜公社当初因扶贫而来,安徽淮商集团作为安徽省“百企帮百村”的企业,被招引到开发区。
经过5年时间的建设,2017年南瓜电商村改造完成,当时入选了安徽十大电商企业和首批特色小镇;2018年以三瓜公社为核心区,半汤整个温泉度假区获批了安徽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9年三瓜公社所在的汤山村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我们也获得了发改委全国特色小镇的典型示范项目。
如何在短短5年时间里,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指导理念下,用互联网思维、电子商务打通乡村经济的内循环,构架乡村新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汤山村的基础条件是非常弱的,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基础设施配套,村民安置等。如何在一个几乎空心的,没有年轻人的村庄发展,我们需要跳出原有资源发展经济,用一种新的理念架构新的发展思路:提出市场导向与资源导向双重导向谋划整个项目的顶层设计。
市场导向,考虑的是城市的需求市场。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未来谁会来到乡村?乡村的资源转换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是给到谁的?
资源导向,地方资源既表现为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表现为山水资源、农特产品资源、村落文化资源,甚至包括它的路、房子等都是属于乡村的资源。
运营前置,按照“资源与市场”融合的思维谋划顶层设计。因为企业入乡,真正能够带动乡村发展的是企业自己首先能够活下来。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要有“运营”的思路,解决服务的目标人群到底是谁,目标市场是谁,是城市哪个人群以及哪个城市的人群?
根据三瓜公社村庄所在的汤山村位置,在两小时交通圈里面,能够覆盖到合肥、南京、芜湖、马鞍山四个城市,2000多万人口。我们服务于这些人群对乡村的需求,包括周末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乡村农文旅行等。当时我们提出“打造离城市最近的远方”的建设愿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进城,市民下乡实现三旅结合(农旅、文旅、商旅);三产带动一产、二产融合发展,这样基本上就把乡村产业体系梳理出来了。在空间上,就落地为冬瓜民宿村、西瓜美食村、南瓜电商村。业态主要是文化和旅游业的跨界,文旅的融合,以及农旅、文旅和商业(电商)、商品研发之间的融合,我们称之为三旅融合。这是一个基本的架构。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
第一,以“三乡到乡”驱动乡村重塑,逐步实现城乡融合
三乡到乡:
1.乡建美乡:乡村建设,对村庄进行修复、改造,不大拆大建,基本保留村庄的机理,不拆房、不砍树、不填井、不掩塘,让村落依然是村落,保持它的机理和文脉。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今天的城市人需要的乡村一定是跟城市不一样的乡村,一定是他记忆当中乡村的形象,所以我们叫乡建美乡,打造“离城市最近的远方”。 同时,我们按照“门外千年,门内五星”这样一种理念进行改造,城市人到了乡村不是来受罪,是来享受美好体验的。因此只要有人接触的地方,比如说吃、住,所有人接触的体验空间,一定是精致、舒适的要求,我们给到城市人的,第一很美,第二“和”很重要。因为乡村是一种熟人社会,甚至可以夜不闭户,非常放松和谐,同时乡村生活是带有温度感的。这是有别于“城”的乡村生活。
2.乡学暖乡:穷不丢书,富不丢猪,重塑乡村重塑人。我们当时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乡村如果没有年轻人,乡村的人如果不改变,乡村振兴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南瓜电商村一所废弃小学基础之上改建了国内第一所乡学院。乡学院开始培训当地的村民,一是提升他们对自己家乡建设新的认识,二是教给他们新的技能,让他们能在新的岗位上就业。所以当时我们培训了周边所有社区的农民。目前,乡学院的乡村教育与人才培训辐射到了全国,让乡学院成为乡村非常重要的重塑人的平台,也是一个集聚全国各地专家的平台。乡学院的价值理念是“乡学温暖乡村”。
3.乡贤入乡:我们呼唤家乡人回乡建设,但是如果我们有能力让外乡人、乡村创客,能够到您的乡村来,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奉献他的热情,这个乡村的发展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空间。所以乡村发展需要集聚新要素。
乡建美乡,是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以及把老百姓闲置房屋进行重新一户一特的设计之后,形成一个新的空间。它应该是城里人非常向往的一个空间,有烧酒坊,有老村长锅巴饭。我们能够用大土灶煮米饭,饭舀上来以后有锅巴的香味,这就是我们记忆当中乡村的生活。
第二,是以农村电商驱动农产品进城,帮助农业转型升级
乡村有物产,但是这些产品没品牌,没标准,也卖不出好价钱。老百姓以往生产生活当中,先满足自己家庭用,自给自足,如果有剩余的话,会拿到集市上去卖,或者当地产品量比较大,可能有一些采购商来村里上门采购。传统的销售方式,农产品没有更多的议价能力,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很难让老百姓从土地上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也是这几年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民抛弃土地进城打工的主要原因。
振兴乡村,首先看城里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乡村有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给到城里人,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差距。先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梳理、挖掘,找到当地产品的特色,并且做品牌、包装、标准,提升它的质量,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把这个产品卖到外部市场。比如说南瓜电商村通过对村庄的改造,建了创客空间,建了甲骨文溯源体系、物流中心,成为一个农产品电商的产业村。
它首先梳理半汤所在地方的地域特产,比如说巢湖的银鱼,我们把银鱼干原来的大包装变成小包装,从捕捞开始,到晾晒,到包装、冷藏、销售整个过程进行溯源,让消费者吃的放心。这样的银鱼原来论斤卖,通过互联网它就可以论克卖。我们也挖掘这里的茶叶,有半汤绿茶、半汤烤茶,也有本地的瓜子、花生等炒货。
这些产品有了品牌以及更外部的市场之后,量增加了,价格也会被拉升起来。原来老百姓没有办法对接市场,就不敢多种。现在成立合作社,三瓜公社的电商公司来收购农民的产品进行分拣、炒制、包装、互联网销售。三产带动了一产,一产规模更大了。电商产业发展衍生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说分拣花生的,手工炒花生的,包装咸鸭蛋的,从事快递的,以及在村里面旅游点现场销售等就业岗位。吸纳村里的老百姓,通过培训以后,让这些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电商驱动三产,带动一产、二产,联动上下游的企业以及更多的从业人员。
除了依托本地的产品之外,基于游客来到村里的需求,研发了更多的休闲产品,整合了供应商企业。包括四大系列,茶系列、泉系列、农特系列、文化系列等,也带动巢湖周边的农产品、生鲜,在不同的季节做助农销售。
这是非常典型的城乡联动,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卖到更外部的市场,来拉大产品的销量、拉升产品的价格。带动一产,带动结构优化和产量、种植规模增加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第三,以乡村旅游驱动市民下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前面讲到乡建美乡,用“不拆房、不砍树、不填井、不掩塘”,尊重村落文化,修复生态这样一种乡村建设的理念,让家乡回得去,吸引了大量市民下乡。一是国家政策的推动,二是休闲体验经济的市场机会,三是村庄所在的交通区位优势,四是改造乡村,设计乡村对的方式,让三瓜公社拥有了一个让城市人喜欢、向往的空间,我们叫“离城市最近的远方”。
“村+园”,这个“园”就是利用半汤所在的坡地地形,经过开荒,规划建设了高地花海的大地景观,非常壮观。园区高地花海和村庄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配套,这样使得这个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我们把农村变成了旅游目的地。从17年,南瓜村改造完成,到18年,游客量最高峰的时候,年游客量突破了600万人次。
这么多的游客来到村里,老百姓在家门口可以卖水、卖冰棍、卖饮料,做个小吃,开个饭馆......改造自己家的老房子,做成一个乡村客栈等等,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提供了售卖当地农特产品的机会,比如说土鸡蛋、土鸭蛋等等,包括腌制的咸肉、腊肉等等。
三瓜公社针对老百姓的村庄改造政策非常人性化,老百姓可以把闲置房子交给三瓜公社统一设计,也可以免费提供设计让百姓自己改造经营,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改造自己经营。企业运营核心的三个村庄,政府统一收储农民的房子,租赁给公司。这是城乡之间乡村旅游、市民下乡所带来的消费机会,大大提高了老百姓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三瓜公社做了很多围绕市民需求的主题活动,比如说最近正在做的乡村美食节。乡村一定有它文化的独特性,我们在这里做了24节气文化。因为安徽巢湖是位于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江淮流域,是24节气非常明显的一个地域。24节气文化是我们农耕文化的根,过去老百姓都是根据节气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和自己的生活。我们打造节气文化,建了24节气体验馆,做了农业体验带、祭祀广场,同时做了节气餐,以及衍生出节气的IP产品。围绕节气,每半个月就举办节气餐美食体验。比如白露节气,在冬瓜村广场上举办了白露篝火长街宴,参加的市民非常开心,在乡村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未来是村民与市民共享的新空间。
这是城乡之间形成消费由城到乡的流向。
市民来到乡村,第一体验乡村产品、乡村文化;第二,体验乡村生活。为让市民能够亲手烧一把柴火,我们做了大锅灶。其他的老村长锅巴饭,长街宴等,能够在乡村空间享受乡土产品、乡村生活。
同时也有更多文艺青年到村子,他们喜欢在茶馆里面喝茶,喜欢在民宿阳台上面看书,在桂花树下和朋友一起喝杯红酒等。乡村实际上打造的是这样一个诗意栖居和温度生活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是旧与新的对立统一,成与乡融合。一方面它一定是原生态,就是乡村,它不是城市;另一方面,它的内里一定是城市的,一定是舒适的,有温度感有品质感的。这是未来在乡村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市民下乡到农村来吃一顿农家乐,不仅是要吃它的好食材,更想要吃的是仪式感,洁净卫生,摆盘漂亮,土菜细作。吃到更有逼格,更有仪式感,更有文化气息的农家宴是精神生活的满足。乡村文化、温度生活,这样的空间更能够满足城市人在这个层面的需求。我把它称之为“和美乡村、温度生活”。
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资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分布式办公。因此,数字乡村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打造成为村里人、城里人能够共建共享的新空间,才成为可能。
乡村有比城市更好的是它有蓝天白云,有绿水青山,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有温度感的生活空间,这点才是乡村弥足珍贵的地方。
第四,村企合作驱动三产融合,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瓜公社通过乡村改造、农产品电商带动农产品进城,乡村旅游让市民下乡。电商+旅游,一进一出,形成交互。这个过程中三产发展起来了,如旅游服务业,电商交易、电商服务业,乡学院的教育产业。三产发展带动了合作社,一产发展起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种产业发展路径能够活化乡村资源:更多的城里人下乡以后,人气来了,乡村的每一个产品就会变现。以前农产品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主要原因是信息闭塞。今天打通这种循环之后,人来到乡村,带来消费需求吃住购等,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瓜公社这个项目非常重要的是市场主体企业入乡,企业来到乡村之后,搭建运营体系,用市场化的方式活化乡村的资源:村民变股民,房产变股本,土地变股金,通过改革,把沉寂的甚至快要废弃的资产进行活化。比如说乡学院所在地原是一所废弃的小学,租用和装修改造,建成了一个乡村研究和人才培训的机构,资产被活化了,村集体收入也得到增加。市场主体下乡,企业入村形成带动乡村发展的旅游、休闲等项目,带动村庄资源变成资产,提供好产品、好服务、好体验,带动整个村集体经济的增加。
简单总结,应该是乡村建设,乡村环境建设、文化建设、人的建设,加电子商务、农业和旅游业的跨界,农产品电商和旅游业的跨界。农旅融合,实现“互联网+”一二三产业融合,这是乡村产业振兴基本的路径。
城乡融合的体系应该是基于乡村的场景,将一些新的业态导入到乡村,比如说农产品电商、文创、旅游、展会、教育等等,让更多的城里人入乡,既包括普通消费者,比如说来乡村休闲度假;也包括创业者、企业,我们称之为城市要素,在乡村这个场景里形成新的产品、产业来带动乡村资源的活化,这就是我们讲的城乡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这种融合一是可以让乡村传播出去,来乡村的人通过它的自媒体裂变出去吸引更多人来;二是更多的人来到村里面增加了离地消费的机会,好的消费体验让游客回去以后,对村庄有记忆,对产品有记忆,可以人不到村庄,但是在家里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二次消费,这就是离地消费,这样就可以把在乡村场内消费带到场外,形成“以小的空间博更大的市场”的产业发展路径。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回归乡村,享受这种质朴生活,实际上是很多人经历了工业化,经历了快节奏生活之后的一种回归的需求。通过互联网,通过乡村提供好产品、好环境,以及他来到乡村参与的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产品和活动是乡村与城市链接的两个载体,链接的方式是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零成本、低成本信息对称。这样一种方式,不断有更多的人来加入到这个体系里面,乡村和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乡村也就成为更多城市人的创业空间,生活空间、休闲空间、旅居空间、游玩空间,我们构建“城乡融合新支点。”
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案例,再去看“城乡融合乡村振兴”这个大课题,要有一些遵循的原则:要尊重村落,要让土地产生好的产品,要有一种最合适的方式,把彼此链接起来。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思维去构架,去理解人性。未来一定是一群喜欢乡村的人跟乡村在一起。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是老百姓在哪里?老百姓是这个新乡村空间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农产品的交易环节由返乡年轻人来做,但是生产环节,包装环节,分拣环节由老百姓来做。对他们来说,第一,家乡变美了;第二,环境变好了;第三,家门口能够找到工作了,孩子可以照顾了,老人可以照顾了,不用离乡背井去打工了。
中国未来乡村的样板应该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智慧”的小镇,有适度规模的人口,同时有创业配套,生活配套,有常住居民,也有游客,它是一个新的共享空间。
我观察到的三瓜公社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到未来城乡等值”的探索。它展示了一个村落变迁的路径,而这种变迁是把“城与乡”联动起来,“资金、技术、人才、数字”等生产要素城乡流动,在乡村空间实现购物、旅游、休闲、乡村旅居生活甚至是创业的融合。这个空间是原住民和新村民共建、共享的新乡村生活社区。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让我们“家乡能够回得去,让未来看得见”,通过产业体系的搭建,让更多的年轻人返乡,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在家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我们提供一种温度生活的空间,让更多的城里人来享受,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享受这样一种美好空间。所以我们提出一个理念:乡村未来是中国人的奢侈品!中国的乡村,世界的奢侈品!